(二)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组织形式
传统的“公司+农户”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农户组织程度不高造成交易成本巨大,而且各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小农户的利益。农业园区的建设解决了一系列的问题,因而具有先进性。在“公司+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中,公司是主导:确保园区的统一设计,生产标准的制定,投入物资的供应,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贷款担保公司的组织。园区是关键:公司有园区才能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公司有权对进园区的人进行筛选,进园区人员必须服从公司管理农业论文,可以对投入品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实施很容易,确保完全收购。农户是生产主体:农户投资,全额投资或投入流动资金或承包生产;农户生产,投资人自己当种植者,以农户为生产单位;农户是独立的经营者,可以自己决定生产规模、内部考核方法、内部分配等。
(三)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链成功与否决定真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其中品牌是终端产品实现价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没有终端产品的品牌溢价就没有整个链条价值的提升,风险就无法避免。传统农业产业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各链条的行情风险无法因为品牌溢价而避免。标准化是品牌的保障,正是由于标准的严格执行,品牌才能有溢价的空间。规模化就是将产业链模式复制放大,取得规模效应。
(四)搭建现代农业的公共行政信息平台
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链要想各个环节都能形成一个整体,提高控制和协调的效率,就需要建立公共行政信息平台。首先,企业要通过现代化的电子信息网络,建立产业链各环节共享的信息平台,让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实现全方位、零距离。其次,通过内部媒体、流通网络和培训系统等多种形式,打理宣传产业链发展战略,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管理法规、政策和农业安全使用技术,突出宣传种植、养殖和科学消费的知识,促进和提高农业生产和消费水平。
(五)从生态经济角度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
由于特色农产品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的土壤,所以政府应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对于特色农产品的企业发展要优化布局结构。首先,从生态经济角度出发,在特色农业上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城郊地理环境不同的农业区域的比较优势;其次,特色农产品在城市的商业规划、行政管理、企业发展、产业一体化等方面中,视为大系统来进行规划。
1、将特色农产品企业纳入商业和旅游的发展规划中
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依托主城区建设,着力建设中心城区周边及管辖县的发展。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农业论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商业规划,其经济发展不能产生一个持续的增长,也不可能在发展中达到自己的战略要求。市政府采用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特色农产品发展招商项目,选择商气、人气、环境绝佳,适宜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业的地域,把特色农产品发展也纳入市政府的商业发展规划之中。另外,在规划生态农业区时,将特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农家乐”乐园,也纳入旅游产业的基地建设中。
2、成立专门的特色农产品行政管理机构
通过深入走访民间和特色产品的生产企业了解到,在乡村民间还仍然有一些尚待开发的特色产品;在各个企业特色的产品销售势头也非常好免费论文。可以说特色农副产品是一个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她的发展可以促使企业和政府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宜春市虽然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种类,其发展程度各不相同,而且各个产品的所属区域管理也不相同,这给政府对特色产品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特色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与支持,市政府可以先成立一个特色产品发展战略的项目领导小组,其他有关的职能部门配合,对特色产品的发展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3、给予不同发展时期的特色农产品企业相应的扶持和松绑政策
政府应该对特色农产品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给予相应的、不同的扶持政策,并且,彻底推行企业的体制改革。①在企业发展初期: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在资金上会比较紧张。政府应该在税务方面和贷款利率上给予一定的政策照顾,鼓励企业开发特色产品,鼓励符合特色农产品拥有者办企业,让特色农产品生产企业享受到一定的免税、减税政策和政策性的贷款利率,以此来减轻企业初期发展的经济压力。这样可以使更多的特色产品生产企业成长起来,为日后成为特色产品的合肥名片而创造条件。②在企业成长期:由于企业在成长期的基础设施和市场业务均处于快速的增长阶段,而这时候的企业发展需求是对市场占有率的控制,在这个发展阶段农业论文,政府可以在自己的门户网站上,为特色产品开辟链接窗口,建立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给查询者提供准确和及时的特色产品市场信息,而且使浏览者留下正规、可靠的印象,同时也利于政府对外的招商引资。另外,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的培训。③在企业成熟期:企业在这个时期,会选择性的跨区域进行业务扩张和开辟新的市场,然而,他们往往对新地区的政策、经济、文化等背景缺乏了解,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此时政府可以利用在当地的行政办事处的各种资源,为企业的“走出去”连锁发展,创造有利的商业发展条件,而提供方便。另外,对具有品牌、规模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要加紧制订相关的质量标准,实现原产地域保护。条件成熟时,将特色产品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完成上市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绪福,王雅鹏.农业产业链、产业化、产业体系的区别与联系[J].农村经济.2004:4
[2]王桂霞.中国牛肉产业链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D].2005:2
[3]文理,程先东,潘学文.特色农业产业纵向一体化的选择――基于GAHP方法对“肥西老母鸡”企业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3
[4]朱正明、李蓉.宜春:农业产业化演绎“宜春攻略”.宜春新闻网.2010.8
[5]杨国才等.“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与我国传统农业现代化[J].经济学家,2008:3
[6]文化等.聚焦都市农业[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