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实践性的哲学思考-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陈政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实践的理解,都不可能正确解决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可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物质的活动,人类只有通过这种物质活动才能改变周围的物质世界,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只有在意识的指导下,人才能通过实践有目的地能动地改变客观世界,而和其余的自然运动过程相区别。实践又是社会的活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有与此想联系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

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一,构成人类实践活动的最基本的活动,是变革自然界的生产劳动。如果没有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人类就不能生存,其他一切社会活动也都不可能进行。因此,生产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了解自然界,也逐步了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最基本来源。其二,人们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政治活动,是实践活动又一种基本形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剥削制度消灭之后,人们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不再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但是这种实践活动仍然是人类认识社会现象的重要来源。其三,科学实验也是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形式,这是近代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它是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借助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现象,通过观察和测试,探索其内部规律性的一种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直接或间接地为变革自然和变革社会服务。随着科学的发展,它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此外,社会实践还包括与上述实践活动相联系的其他一系列物质活动形式。这些活动虽然不一定直接改变客观对象,但它们是人们为了变革现实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是某项实践活动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列宁说:“我们用来作为认识论的标准的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2〕教育、艺术等活动,就其物质活动的侧面来说,也都是实践的某种形式。这些活动也在实际地改变着客观对象,是社会实践总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3〕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类社会实践是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复杂系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的一个基本范畴,它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特征的科学的认识论。只有正确理解社会实践在全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才能正确解决认识和实践辩证的关系问题。

(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都没有能够给予科学的回答,唯心主义把认识看做是天赋的或者是主观自生的。旧唯物主义虽然承认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把这种反映看做是消极的直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人的实践,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不会自动地反映到人们头脑中来的。客观事物只有成为实践活动的对象,才成为认识的对象。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上走着的认识路程。”〔4〕人的知识、才能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根本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圣人。我们承认知识、才能来自实践,并不否认人们由于生理上的差异而造成智力上的差别。然而,优异的生理素质只有成才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等于知识和才能本身。我们也不否认有杰出的天才人物,但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所决定的。思想家的远见卓识,科学家的伟大发现,都不是个人头脑凭空想出来的。承认知识、才能来自实践,也并不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也不需要事事直接经验,每一代人都是前代人的认识的终点作为自己认识的起点,又把自己在实践中取得的新知识增添到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去,通过语言都和文字流传给下一代。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是从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中得到的。不过,在我为间接经验的,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来说,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总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高级发展的,人类的知识也随着社会实践不断发展而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地发展。实践作为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实践给认识提出新课题,规定认识发展的方向。只有当社会实践向人们提出新的要求、新的问题时,才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古代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产生了天文学;水利工程和建筑的需要产生了力学;测量土地面积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置公共权力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所在-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高校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调查与思考_对策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