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析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体系的构建及其经验教训_基本矛盾-论文网

时间:2013-10-19  作者:井方

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是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苏联继承了其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经验,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并根据国情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点毛泽东与刘少奇发生了分歧,对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总结社会主义矛盾体系的学说,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对于今天,仍有着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经验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在一般社会形态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并没有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但矛盾依然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并未做系统阐述,斯大林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

一、矛盾体系的构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了马恩基本矛盾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对社会基本矛盾概念作出了明确的科学规定,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①。他说:“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②。他还说:即使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消灭了,但“还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矛盾,生产关系搞得不对头,就要把它推翻。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思想、舆论)要是保护人民不喜欢的那种生产关系,人民就要改革它”③。所以共产主义制度同样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改革,还要革命。当然,那时革命的性质不同于阶级斗争时代的革命。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贯串人类社会始终、推动人类社会永远不断前进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能通过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是非对抗的,一般不再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而是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这种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的。他还指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④。他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阐述是有侧重的,即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采取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以社会的、阶级的、政治的视角和手段看待和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对日后社会主义建设和道路选择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这点毛泽东与刘少奇观点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一次会议报告中所论述的观点,另一个是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所论述的观点。

1、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1956年9月15日~27日举行的中共八大一次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政治工作报告,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1956年秋的“八大”政治报告和决议都指出,我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⑤。当时这个观点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是全党的共识,现在来看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发生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上述正确认为未能坚持下去。1957年以后,越来越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上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革的发生。在时隔20多年后,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从根本上说,是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吸取教训、总结反思的结果。可以设想,如果按照八大正确的路线走下去,不但可以避免十年文革的空前浩劫,而且会抓住经济发展的宝贵时机,社会主义建设面貌会有很大的不同。

2、人民内部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一观点体现在毛泽东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著作中。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一个多层次的而复杂的矛盾体系,如何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门大学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价值及意义_时代意义
下一篇论文: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的基本要求_社会公平-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