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本文研究了2000年至2006年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状况,分析了2001年至2006年间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法律法规的政策效果。文章考察的重点是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和2005年、2006年颁布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放宽政策。在具体研究中,按照注册所有制类型和实际控股情况,比较所有制形式对于企业间接融资状况的影响。文章的主要贡献是量化分析中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中的所有制歧视研究,并首先尝试使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文章主要的发现是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所有制歧视,在部分行业中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受到的政策优待。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所有制歧视
一、引言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其发展不可能主要依靠股权融资(直接融资),多数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及其它间接融资方式获得流动资金。因此可以说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撑。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颁布多项法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例如2003年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2005年至2006年银监会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放宽政策,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兴趣点所在。本文关注的是融资放宽措施是对国有中小型企业更有利,还是对私营、外资企业倾斜更有利?同为中小企业,受益于逐渐宽松的间接融资环境,非国有中小型企业是否遭到了歧视。
许多学者将所有制歧视作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①],但是国内学术界使用的数据证据多是来自局部地区企业的问卷调查,或者中小企业板块企业年报。例如,徐洪水(2001)经济学论文,郭斌和刘曼路(2002),虞群娥和李爱喜(2007),都以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都较为成熟的浙江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也都选择了问卷调查。梁冰(2005)选择了全国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六个城市的1105 户中小企业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田东霞(2005)等专门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做了经济与法律等多方面的论述。此外,2002年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调查系统及国经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组成的“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联合专题调查项目”(IFO等联合项目)获得的数据也被很多研究所使用,例如康立(2007)。以上的研究方法是企业个体层面的调查,能够获得第一手详实数据,但是仍然存在有两个缺点:首先,问卷调查准确度难以保证。问卷调查高成本与低收益的特点决定了获得样本量的有限。多数只能得到各种间接融资渠道选择比例,并不能获得实际间接融资变动的精确数字。其次,问卷调查方法难以实现持续性,并且抽样方法也因人而异,造成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持续统一的关注中国论文网。也有学者使用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研究的,比如刘建勇和杨浩(2008)就对2006年一年的中小企业板块企业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得到规模歧视大于所有制歧视的结论。康晶(2007)选择了单个上市企业进行融资研究。赵英军(2006)从单个城市信用社角度出发,研究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还有一部分研究建立在银行贷款流向的统计分析上,例如李凯慧(2003)就研究了国有银行对非国有企业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例问题。但是简单的统计比较具有很大的局限,难以对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针对以上研究方法的不足,本文考虑采用中小企业面板数据对所有制歧视的存在进行验证,对近几年来的政策效果做一个实证分析。目前国内使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文献极少。陈晓红和刘剑(2006)的截面数据回归分析是有意义的尝试工作。他们主要考察的是银行贷款余额,这一点与本文的关注点不同。凌智勇(2004)对上市公司的多年平均数据做了相关回归分析,其中使用到了短期贷款、长期贷款、流动负债率等变量经济学论文,并控制了贷款额度增加额与总资产之比为因变量,这一点和本文有相似之处。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无疑会给研究带来很多好处,尤其是调查数据时间上的持续能够反映各年度政策效应的趋势,并且由于统计口径一致从而能够被不同研究者验证研究成果。
本文以下安排为:第二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第三部分是文章的计量模型分析和估计结果,第四部分按照实际控股类型重新定义企业所有制,做了稳健性的检验,第五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②]处理
如前所述,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使用面板数据进行政策分析,分析对象是2001年至2006年间有关促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具体有两个关注事件: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银监会2005年7月的《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以及之后的一系列银行等金融业的间接融资放宽政策,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开展的“两台一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等等。以这一段时间的政策效果为研究对象的国内还有应展宇(2004)等,但是这些主要是用文字论述政策变迁的影响。
表1: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
|
指标
|
单位
|
中型
|
小型
|
建筑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资产总额
|
人
万元
万元
|
600~3000
3000~30000
4000~40000
|
6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
交通运输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
人
万元
|
500~3000
3000~30000
|
500以下
3000以下
|
工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资产总额
|
人
万元
万元
|
300~2000
3000~30000
4000~40000
|
3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
邮政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
人
万元
|
400~1000
3000~30000
|
400以下
3000以下
|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
人
万元
|
400~800
3000~15000
|
400以下
3000以下
|
零售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
人
万元
|
100~500
1000~15000
|
100以下
1000以下
|
批发业企业
|
从业人员数量
销售额
|
人
万元
|
100~200
3000~30000
|
100以下
3000以下
|
方法上,本文尝试多期回归模型(豪斯曼检验拒绝随机效应模型)对不同注册类型的中小企业进行检验,然后再用实际控股情况对多个想也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地,参照表1中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标准将所有数据进行整理,按照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0万,销售额不超过40000万,从业人员数量不超过3000人三项同时达到为标准区分出中小企业。这样处理体现国家标准的真实含义,控制企业规模在一定等级上,这同时也是国内相关研究处理的通用方式。后文将要使用到的变量列示在表2中:
表2:变量描述
变量
|
定义
|
解释
|
总资产
|
astttl
|
资产总额
|
销售收入
|
revenue
|
销售收入总额
|
资产负债率
|
laratio
|
总负债/总资产
|
总利润
|
profttl
|
利润总额
|
资产利润率
|
paratio
|
总利润/总资产
|
销售利润率
|
prratio
|
总利润/销售总额
|
所有制形式(注册)
|
type_n
|
国有、集体、私营、外资、港澳台、混合
|
所有制形式(控股)
|
type_r
|
国有、集体、个体、法人、外资、港澳台
|
企业历史
|
age
|
按注册时间计算
|
总负债
|
liattl
|
负债总额
|
流动负债
|
liacrnt
|
流动负债总额
|
间接融资率*
|
lcratio
|
控制后的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总资产)
|
长期负债
|
lialong
|
长期负债总额
|
长期负债率
|
llratio
|
长期负债/总资产
|
员工数
|
employ
|
年末员工总数
|
存货
|
invnt
|
存货总额
|
存货比率
|
iaratio
|
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
|
样本量
|
|
120067
|
(*本文认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虽然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但是应付票据和其他短期借款等等也具有间接融资性质经济学论文,可以反映企业间接融资的状况。)
三、计量模型和估计结果
建立多期模型,并检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适用性[③],模型如下:
其中, 是企业 在 年的间接融资率,与流动负债率密切相关,被定义成为受控制之后的流动负债率。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流动负债中的间接融资项目,主要指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等一些与债务融资相关的项目。由于无法直接获得这些项目的数值,本文考虑控制流动负债中包括的一些如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非间接融资项,在模型中控制了与这些主要的非间接融资的流动负债相关的变量,从而能够最大程度上对间接融资项进行精确估计。
虚拟变量 表示企业数据取自2006年, 表示企业数据取自2001年。 。
是一组虚拟变量,表示企业注册的所有制形式,称之为名义所有制类型,包括国有、集体、私营、港澳台、外资五种形式的。用矩阵表示为: ,例如是国有企业 。
表示一组自变量的系数, , 与 相乘时,每一个所有制形式都将获得一个系数。
是企业 在 年的资产利润率中国论文网。
是企业 在 年的长期负债率。
是企业 在 年的从业人数与总资产之比。
是存货额与总资产之比。
虚拟变量 表示企业在90年代之前创办的, 表示企业是在90年代之后创办的。本文考虑到具有较长历史的企业,它们多数作为国有企业存活在改革开放之前。这些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前便和某些国有银行具有“体制内”关系,即同属于国有企业而带来的融资借款上的便利。当然,这里还存在着另一种效应经济学论文,即长期存活的中小企业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良好的经营使得它们在借款时具有优势。前者称为关系效应,后者称为经营效应,两者对企业融资均有正的效应。本文对这两种效应不加区分,经验结果也证实了正效应的判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