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较差,加大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
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类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更难以把握。我国现行完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大量种类繁多的资产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合理可靠地辨认,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价值进行确认。而且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就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些都导致了企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重,受托责任观仍为我国目前的主要会计目标。公司治理不完善、注册会计师队伍良莠不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种会计环境决定了我国目前应以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要求。因此历史成本仍为我国目前的主要计量属性,不考虑国情地使用公允价值,导致有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从企业内部管理上讲,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缺陷,控股股东往往是国有股和法人股一股独大,通过关联交易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独立董事选拔、聘任缺乏法定程序,很难代表中小股东履行治理公司的职责,最后形成“内部控制人”等现象。在关联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中之所以产生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企业内部人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命令和意图行事。新会计准则中多处提到公允价值的应用,并针对具体准则的特性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界定条件,但这些界定条件都是定性的,而且诸如“显著”、“重大”等次的应用,其限定范围很难准确界定,这就给了企业更多利润操纵空间,加大了监管难度。
(三)会计素质问题导致公允价值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
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有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要求会计人员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能够对所获信息综合分析、判断,准确获得计量结果。因此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会计人员、诚信有职业操守的评估师队伍,才能完成相对复杂的计量与核算。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我国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核算的过程,普遍对记录和报告这两个过程比较熟悉,对于存在着大量职业判断的确认和计量环节则相对比较生疏。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计量和运用尚难以准确理解和运用,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发展。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现行会计中应用推广建议
当前市场环境不够成熟,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够科学完善,但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是顺应国际化趋势的需要,此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我们以启示,为了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我们需要现在逐步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科学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使公允价值与整个经济发展相谐调。
(一)积极培育各级市场,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深化改革,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就目前我国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票据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充分竞争机制,降低电信、电力、能源、金融等行业的准入门槛,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混业经营。再次,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定期公布相关行业的参考价格、模型参数,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方便企业财务人员及专业估价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考数据。最后,利用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处理软件,使会计信息系统功能上综合化、技术上集成化,使会计人员能够按照标准实施规范的职业判断以防范规避风险。
(二)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
我国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的公允价值准则和框架体系。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新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传统历史成本计量的弊端已严重制约着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和会计行业的发展,理论界应着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及其框架体系,以更好地推动理论研究和指导会计实务的发展。
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主要采用了市价法以及类似项目法,而对于采用估价技术法来计量公允价值一直保持谨慎态度。虽然,估价技术法是资产评估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准则体系中一直较少涉及到它,至于目前准则中笼统提及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充其量也只是估价技术法中的收益法之下的现值法,而且现值法还有传统法和预期现金流量法之分。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由于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对于市场条件要求高,应用范围远远不及估价技术法宽广。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