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会计准则中缺乏对于估价技术使用问题上的明确规范,将会大大降低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和妨碍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推行。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很有必要对于公允价值估价技术法的应用做出详尽、具备可操作性的规范。在进行公允价值的估价时,往往还需要同时考虑几种估价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并进行综合比较,从而能够得到一个更为精确可靠的估价结果。正如SFAS157中所规定的那样,若实体采用多种估价技术来估算公允价值,应考虑每种估价技术应赋予的权重,并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结果。例如,报告主体认为利用市场法这种估价技术得到的价格比利用成本法得到的价格更能够代表公允价值,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以制定一个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尤其是明确划分估价技术中用来计量公允价值的输入值的层次,要求企业优先采用可以观察到的输入值、尽量少使用不可观察到的输入值以抑制企业公允价值利润操纵的空间,提高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加强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防控利润操纵行为
1、进一步改革现行审计制度和审计体系。加强审计职业队伍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建设,完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和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使每位注册会计师、注在执业过程中,时刻牢记质量第一的宗旨,真正发挥证券市场第一道看门人作用。尤其强调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估价的过程,对特别困难的估价计量问题可以借助于资深专业人士的帮助,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1)企业公允价值估价过程中管理当局使用的假设是否合理;(2)当使用模型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模型是否适当;(3)管理当局是否使用了在当时能够合理获取的相关信息。
2、加强资产评估监管系统的建设
建立评估业务工作组,对评估机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建立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追究。对评估结果要建立后续跟踪机制,对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不仅看其过程是否公允,还要持续跟踪其评估结果的公允性,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如果事实证明评估结果有失公允性,就应追究有关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3、强化证券交易所与证监会的监管。
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实时监督功能,尽快建立起一套实时监控的有效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实时监管,加大依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将违规行为造成的市场危害减少到最小。同时,强化证监会的统筹监督地位。证监会应加强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的制定,依法监督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活动,加强对证券交易所的监督管理。
4、加大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力度
在一些国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而违规后面临的是股东的集体诉讼,一旦确认有罪或过失,公司及高管人员将面临巨额的赔偿惩罚款和刑事处罚。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管理问题存在着很多空白和漏洞。因此必须健全法律机制,打击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四)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使得其计量主观性很强,为企业盈余管理制造了空间,主观上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中介机构人员及监管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和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都不高,当碰到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及业务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从而影响会计标准的有效执行及监督措施的落实。
改变现状,主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使每位会计人员、中介机构人员及监管人员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中介机构人员及监管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及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培训学习,使他们尽快地熟悉新准则内容,熟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能尽快地掌握其具体运用。再次,尽快制定全国会计职业标准,建立会计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和公共会计监管机制。通过这些制度及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会计市场进入行为,使职业索质高、职业能力强的从业人员进入会计市场。这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应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准则执行成本、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清除障碍的客观需要。
总之,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现行会计中应用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还有着某些差强人意的尴尬,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会计系统的不断健全,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遭遇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成为会计领域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J]2006年版
2 李洁慧.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计量思考[J].新会计,2009.5
3 葛家街.会计计量属性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中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6,(9)
4 薛桂萍.浅谈新准则对公司损益的影响[J].会计之友[J].2006,(7)
5 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运用[J].会计研究,2006(4)
6 李红梅,浅议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科学导报,2009.4.20第019版
7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8 新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编写组.新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9 柯于珍.浅议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及其财务影响[J].技术探索,2008(3).
10 李洁.解析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6(8上).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