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MODELER可以模拟从高速公路到市中心区路网道口在内的各类道路交通网络、可以详细逼真地分析大范围多种出行方式的交通流,在同一个路网中同时以宏观一中观一微观形式模拟,主要用于综合交通仿真。
(5)DYNACASTIM:西安交通大学正在研究开发的DYNACASTIM力求充分借鉴DYNAMIT和DYNASMART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国内出行者的行为特性、车流特性与交通控制策略本土化的实时交通估计与预测系统。但是DYNACASTIM还处于开发阶段,技术还不成熟,没有应用到实际路网中。下面是对常用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比较。
中观交通仿真模型比较
模型名称
|
运行优点
|
不同点
|
使用范围
|
INTEGRATION
|
宏观交通参数与微观交通参数结合起来综合再现道路交通状态;包含7种路径动态选择行为;提供了25种车辆选择类型;模拟道路的合流、分流、交织;公交专用道、事故模拟方面出色
|
准动态交通分配;采用信号配时模型;微观层面以车辆的跟驰模型、换道模型为核心
|
准动态交通分配;交通诱导;交通事故以及ITS功能测试
|
DYNASMART
|
实时在线交通管理与预测出色;运行期间进行实时路径选择;动态交通需求、交通管理措施
|
实时动态交通分配;采用信号配时模型;微观层面以车辆的排队模型为核心
|
动态交通分配;实时交通诱导;交通规划
|
DYNAMIT
|
实时在线交通管理与预测出色;驾驶员出行行为根据出行时间和出行方式不同发生相应;能够进行车辆跟踪
|
实时动态交通分配;微观层面以车辆的排队模型为核心;交叉口采用饱和路段终端流量限制模型
|
动态交通分配;实时交通诱导;交通规划
|
TRANSMODELER
|
在同一个路网中同时以宏观-中观=微观形式模拟;与GIS有良好的衔接关系;运行界面友好
|
不同解析度下的模型集成和综合仿真;采用信号配时模型
|
综合交通仿真
|
4总结
从上述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各种中观交通仿真系统各具特色。然而,上述中观观交通仿真系统大都是西方发达国家业界针对实际交通运输状况而开发的。基本上未考虑混合交通模式相互影响问题,如人流、自行车流和机动车流的相互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中国城市交通现状。因此,需要研究适合我国混合交通状况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
参考文献
1 刘运通,石建军,熊辉.交通系统仿真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2 滕怀龙,于雷等.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及案例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8年第1期
3 江竹,张琦等.基于机器学习的中观交通仿真器模型参数标定[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Vol.19 No.24
4 李雁勤,段仲渊.中观交通模型的建模方法[J].职业圈,2007年第2期
5 韩凤春,刘东等编著.交通工程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6 臧志刚,陆锋,李海峰,崔海燕.7种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性能评价与比较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第1期第25卷
7 朱双荣.城市道路交通流中观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3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