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更加重视扩大旅游消费和发展旅游业,把旅游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设立系列指标,建立定点和抽样统计制度;二是完善消费时间的制度安排,在现有假期安排的基础上,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优化旅游消费的时间结构;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三是增加对旅游消费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用于旅游设施建设的国债资金,主要投向旅游景区配套的旅游道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供水供电设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并通过示范作用,促进各级政府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旅游业。建立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规范化的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国家旅游局协同发展改革委落实了10亿元中央投资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的投入力度。四是为扩大旅游消费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如适当调低商品进口关税,适时征收出境旅游消费税,对新办旅游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等;旅行社可以通过招标方式代理财政供养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旅游企业吸纳失业下岗职工和国有企业转制职工就业,可享受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部署落实全国十万导游人员培训工作方案。对全国10万名导游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再就业培训。组织动员全行业,确保“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建立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机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的协调功能,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大发展旅游促进就业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力度。
(二)扩大消费,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我国国内旅游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应该赋予国内旅游更加突出的战略定位,通过发挥其在扩大内需中的独特优势,旅游业将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贡献。从抓热点领域、重点地区、关键方面入手,推动实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旅游促进就业行动计划等,千方百计撬动旅游市场;积极适应旅游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国内旅游,进一步培育假日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加强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旅游者提供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深入研究和运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新政策,推动试行奖励旅游、旅游消费信贷、旅游消费券、旅游企业促销让利,切实增加有效供给。各地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向游客派发了数亿元旅游消费券;北京市推出5万张重点景区免费门票;苏州市推出300万份“旅游红包”,都对旅游消费产生了明显拉动效果。更多省市和企业还在或正拟推出新举措,这都将有利于旅游市场尽早恢复。
(三)恢复信心,加强宣传促销,重塑我国旅游总体形象
首先是要恢复旅游行业自身的信心,要认识到我国现代旅游业在发展的历程中就多次受到危机事件的冲击,最典型的几次依次是1989年的“6.4”风波、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我国的旅游业还是顽强的生存并发展起来。根据入境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既立足长远、统筹兼顾,更突出重点、有所侧重,加强对俄罗斯、日、韩、东南亚周边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宣传促销,努力稳定入境旅游的基础份额。
(四)帮助受影响的旅游企业
政府在经济及其他方面向遭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旅游企业给予帮助。[7]立足于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用好国家鼓励节能减排、技改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推动落实旅游企业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水电气同价政策;核退全国旅行社18亿元质量保证金,提振旅游企业信心,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根据国民出境需求特点与空间流向,鼓励企业走出去建设酒店、旅行社、餐馆,培育民族品牌,增强跨国经营本领,提高国际竞争力,满足国民旅游需求。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未改变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的出境旅游客源国的预测,我国居民旅游消费信心正在恢复,旅游行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步伐,许多省市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传达了地方政府扶持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决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我国旅游业将尽快回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旅游业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