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金融研究,1996,(02):45—47. 27 潘英丽. 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 2003,(01) :50----57
 28 胡坚,杨索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40---47
 29 黄解宇,杨再斌.金融聚集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0 H. C. Reed. The Pre —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s[M] . Praeger ,New York ,1981.
 31 Abraham, Jean-Paul, Bervaes, Nadia, and Cuinotte, Anne, 1994.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InJack Revell, ed[M].The Changing Face of European Banks and Securities Markets. London: St.Mmtin's Press
 32 Yi Cheng Liu and Roger Strange. An Empirical Ranking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he InternationalExecutive(1986-1998); Step/Oct 1997;39,5; ABI/INFORM Global p.651
 33 Choi, Sang Rim, 2000. Daekeun Park and Adrian E. Tschoegl, 1986. 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Banking Centers,1970-1980[J].Weltwirtschattliches Archiv,122(1):48-64
 34 李虹,陈文仪.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和指标体系[J].经济纵横,2002,(02):35-----38
 35 胡坚,杨素兰. 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05):40-----47
 36 杨再斌, 匡霞.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件的量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27---32
 37 倪鹏飞, 孙承平.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财贸经济 , 2005,(02):17----22
 38 王仁祥, 石丹. 区域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糊综合评判[J]. 统计与决策 , 2005,(17):14-----16
 39 孙剑, 苗建军.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与构建[J]. 现代经济探讨 , 2006,(02):80--83
 40 陆红军.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J].财经研究 , 2007,(03)47---56
 41 姚洋.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07(05):3-----8
 42 潘英丽.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沪港的目标定位与分工[J]. 世界经济 , 2003,(08):15---21
 43 周丽华, 卞政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政府定位[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63---68
 44 陈志。新一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与推进策略[J].上海金融,2007(06):4-----8
 45 陆冠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J]. 上海金融 , 2007,(09):15------18
 46 潘英丽北京
 47 吕晓蔚。回溯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兼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J].集团经济研究,2007(15):316---317
 48 薛金房. 我国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定位[J]. 金融理论与实践 , 2009,(01):76----79
 49 伍晶, 郑成文. 提升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的对策[J]. 特区经济 , 2006,(09):71---73
 50 黎平海。建设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相应条件论[J].商场现代化,2007(10):326---327
 51 杜秀南. 将深圳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J]. 特区理论与实践 , 2001,(02):33----37
 52 曹龙骐. 世纪之交金融功能的变革与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创建[J]. 特区经济 , 2004,(02):20----23
 53 曹龙骐. 论金融功能的变革与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创建[J]. 经济前沿 , 2004,(01):53---57
 54 曾毅坚. 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税收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4,(09):92----93
 55 张兴洪, 董晓羽. 对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J]. 辽宁经济,2003,(12):60---61
 56 路妍. 大连市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制约因素及其战略对策[J]. 经济研究参考 , 2003,(75):23----30
 57 米运生,吴彤,段文君,盛军锋. 关于建设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点思考[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0,(01):37----48
 58 余茂才 , 徐良俊 , 谭东升. 关于加快建设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J]. 长江论坛 , 2002,(06):18----21
 59 郭思延, 何元锋. 兰州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初步设想[J]. 西部论丛 , 2001,(01):18-----20
 60 潘秀, 孟令余. 兰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J]. 甘肃金融 , 2009,(02):20----23
 61 邱兆祥. 重庆:瞄准西部区域性的金融中心[J].金融理论与实践 , 2003,(08):12----13
 62 李伟. 厦门创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探讨[J]. 福建金融 , 2005,(02):10----13
 63 王志扬.区域性金融中心:厦门的金融定位和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3):27—30
 64 陈跃进. 厦门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2):97-----104
 65 范从来,林涛.构建南京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5(1):72—79
 66 吴婷婷, 何凡. 成都建设西南地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01):79----84
 67 李守荣. 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J]. 上海金融 , 1994,(01) :7---9
 68 潘英丽, 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 2003,(01) :50-----57
 69 艾洪德, 武志. 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选址:实证分析[J]. 金融论坛 , 2008,(04):42---47
 70 傅蓓元. 关于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思考[J]. 特区理论与实践 , 1998,(04):57---58
 71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2 闫彦明.金融市场功能与金融中心建设国际研讨会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7(1):109—112
 73 李正友.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金融政策[J]. 金融研究 , 1998,(09):26-----33
 74 潘英丽, 袁宜. 论金融机构的自律及其制度基础[J].上海金融 , 2003,(01):36----38
 75 徐冬根, 王传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律主导作用[J]. 法学 , 2004,(11):107------116
 76 张幼文. 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教训——世界若干案例的启示[J]. 社会科学 , 2003,(01):26----30
 77 隋庶.金融倾斜与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分析[J],新西部,2007(2):36—44
 78 李豫.借鉴新加坡经验,尽快将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J],金融研究,2001(8):73—79
 79 何元庆,朱咸会.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研究[J],金融论坛,2007(10):13—14
 80 谢沛善.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与路径规划[J],创新,2008 (5):55—57
 81 傅丽华.株洲城市CBD功能及结构演变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8(4):105—106
 82 金继晶,郑伯红.基于商务设施分布的CBD选址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华中建筑,2008,26(11):80—83
 83 何磊,郑伯红.长沙市CBD的区位选址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8(2):80—87
 84 吴大庆.长株潭区域金融中心构想[J],经济观察,2008(3):28—29
 85 胡愈, 柳思维. 长株潭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组织的构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03):63-----67
 86 袁振华. 区域金融视角下的长株潭金融发展战略 [H].中南大学研究报告2008,(21):62---63。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