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考虑资本因素或视 ,KCC-LM模型自动均衡机制和曲线的移动方式与CC-LM和IS-LM模型类似,在此不赘述。不过信贷配给因素( )通过(5)式中的各变量的参数影响产出,比如信贷配给程度越大,产出与货币政策( )的正相关关系就越强( )这与Blinder(1987)和McCallum(1991)一致。限于篇幅,本文不细究。
四、资本监管约束下模型的货币政策含义:比较静态分析
戴金平等(2008)通过对(1)式的分析得出,资本监管在情形I( )、情形II(情形I和情形III之间)和情形III( )三种状态下,资本监管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银行信贷的非对称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资本监管约束下,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对银行信贷,进而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性影响。
(一)资本监管的间接效应强化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性影响
情形Ⅰ时, (图3),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自由度最大, 增加,一方面,货币供应增加,LM曲线右移至LM(方程(6)),债券利率下降,产出增加;另一方面,贷款供给增加((1)式),贷款利率下降((4)式的 ),KCC曲线右移至KCC((5)式),债券利率相对上升,产出增加。政策效果明显(图4)。由于 ,商行贷款增量的 倍大于资本金增量,随着 提高,贷款额的增幅会因 比率沿图3中的粗斜线移动而迅速下降,并过渡至情形II,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减弱,KCC曲线右移的幅度减小。如果 比率降至监管当局设定的 ,并进入情形Ⅲ, ,货币政策效应则取决于 的可调整程度。若 可调整,扩张性货币政策促使商行增持 的同时扩大贷款规模,KCC曲线小幅右移。若不可调整,银行信贷、贷款利率和产出均不受影响, 比率沿图3中的粗直线移动,贷款不增加,KCC曲线不动。因R增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因资本监管因素而滞留在银行内部。反之,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下降,货币供给减少,同时由于 ,三种情形的 比率均上升,KCC曲线和LM曲线均左移,债券利率提高,产出下降。但资本监管对银行信贷影响程度情形III最大,情形II次之,情形I最小。因此资本监管约束(情形II和情形III)通过信贷渠道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
(二)资本监管的直接效应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
情形I时,(5)式中的 项和 项消失,KCC-LM模型趋向CC-LM模型,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性不受制于资本监管。情形II和情形III时, 增加,LM曲线右移,资本监管的间接效应会使KCC曲线小幅右移或不动,但资本监管的直接效应 ((1)式),促使银行信贷随着 的提高而下降,且加速下降( ),限制了KCC曲线的右移,甚至会出现左移至KCC2 。如果KCC曲线左移的幅度大于LM右移的幅度,则原本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可能是紧缩的,但直接效应导致KCC曲线左移幅度取决于 的可追加性:(1)若 不可追加,(5)式 项等于零,则情形III下的资本监管定会促使KCC左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很可能是紧缩的(图4);(2)若 可追加,即(5)式 项不等于零。只要商业银行追加 的速度快于贷款增加速度的 倍,KCC曲线因资本监管效应可能会缓慢右移,否则 只会延迟KCC左移的时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仍可能是紧缩的。因R增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因资本监管因素而滞留在银行内部。但R的下降将不折不扣左移LM曲线和KCC曲线,资本监管约束的强化将加速KCC曲线左移的程度,产出大幅下降。因此在资本监管间接效应的基础上,直接效应进一步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
结论是:资本监管约束(情形II和情形III)通过信贷渠道显著地弱化了本因货币渠道而就弱有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R的增加),强化了本因货币渠道而就强有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R的减少),加剧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是:当经济萧条时,受资本监管约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法使经济快速步出萧条期,经济会陷入一个长期的复苏期;当经济繁荣时,受资本监管约束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既通过货币渠道(LM曲线左移),又通过信贷渠道(KCC曲线左移)共同抑制经济过热。
注:图2中①代表ESM、ESG和EDC;②代表ESM、EDG和ESC;③代表EDM、EDG和ESC;④代表EDM、ESG和EDC。ESM、ESG、ESC、EDM、EDG和EDC分别表示超额的货币供给、超额的产品供给、超额的信贷供给、超额的货币需求、超额的产品需求和超额的信贷需求。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