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6经济波动新解:资本监管和货币政策非对称性--兼论2007-2008中国经济的“三高”现象-论文网

时间:2014-01-30  作者:金永军,范小雯,陈柳钦
显然行政化货币政策的启用并非是市场化货币政策改革的倒退,而是政府无奈的理性选择。因此2003-2006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也只能是“宽货币-紧信贷”,但却实现了金融控制力的目标。也就是说1997-2006年的KCC-LM式的货币政策调控蕴含着金融稳定性目标和金融控制力目标的博弈,其间金融控制力在金融稳定性的刚性约束下而趋于“无奈却理性”的窘境,即第一阶段政府牺牲了金融控制力的调控目标,第二阶段政府暂且改变了市场化货币政策的改革方向,重拾了行政性的货币政策措施,但这些“让步”却总体上保证了我国1998年以来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七、总结性评论

本文借助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将资本监管因素纳入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分析框架,构建了KCC-LM模型。该模型得出:(1)资本监管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强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和产出的非对称影响;(2)1997-2002年我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促使LM曲线大幅右移,但在资本监管(包括“双降”目标)的约束下,银行信贷并未相应增加,结果KCC曲线大幅左移,且左移的幅度大于LM右移的幅度,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是紧缩的,我国经济进入了长达五年的复苏期;(3)2003-2006年的名为稳健,实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并未有效地控制住M2和银行存款,LM曲线仍大幅右移,但在资本监管的约束下和各色行政措施的干预下,KCC曲线大幅左移,银行紧缩信贷,经济过热得以控制。因此1997-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中,资本监管(包括“双降”目标)的因素不可忽视;(4)KCC-LM模型所折射出的“宽货币-紧信贷”的调控思路是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稳健性货币政策所蕴含的金融控制力目标和金融稳定性目标内在矛盾的体现,而金融控制力目标的理性无奈的“让步”却确保了1998年以来稳健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后果。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

1、要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与完善和微观主体的市场意识日益增强,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不会摆脱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而出现我国特色的货币宏观管理政策。因此,我国在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无论是间接融资为主还是直接融资为主)时,都要充分认识到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尤其在商业银行资本清偿力不高和资本监管日益强化同时存在的时期。

2、加强外部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最大矛盾就是二者之间的目标冲突。银行监管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银行体系的安全与稳健,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侧重于中长期管理,“硬约束”较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侧重于短期需求管理,灵活性较强。在我国,这个问题尤需引起关注。在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还未到位及其治理机制还未健全的情况下,随着市场化、制度化监管体系的引入,诚如夏斌所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越来越不取决于货币政策单项设计的精确程度。

3、注重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构建。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价格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可能会凸显,数量型的信贷渠道终将沦为“辅助性”的传导机制,政府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控制力逐步弱化,KCC-LM式的调控思路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的的“三高”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适时地加快市场化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研究和构建,包括(1)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加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建设,(3)完善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控体系,逐步实现利率调控制度,(4)强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独立性等内容。

参考文献
1 戴根有,2000:《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金融研究》第9期。
2 戴根有,2002:《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中国金融》第8期。
3 戴金平等,2008:《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
4 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2008:《近两年来价格上涨的特征、原因及走势分析》,《统计研究》第10期。
5 樊纲,2003:《通货紧缩、有效降价与经济波动》,《经济研究》第7期。
6 黄武俊、燕安,2010:《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有效性和可控性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第3期。
7 李扬、彭兴韵,2004: 《存款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效应》,《财经理论与实践》第135期。
8 刘树成,2003:《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经济研究》第3期。
9 刘树成,2004:《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经济研究》第3期。
10 刘树成,2006:《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 刘伟、李绍荣、李笋雨,2002:《货币扩张、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经济研究》第1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金融危机下中美股票指数联动作用的实证研究_纳斯达克指数-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_金融机构-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