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信用形成机制分析—基于博弈视角_信用机制

时间:2012-10-17  作者:黄永涛

论文导读::进而探究作为市场的一种均衡自发内生形成的信用机制的前提条件。信用博弈过程。
论文关键词:信用机制,博弈
 

一、引言

信用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看,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借贷”,其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从广义上看,信用是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道德基础的履约行为,或者也可以把信用看作是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的经济交易行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信用具有三个特征:其一,信用是基于信任而形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对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要求,心理上的信任是所有信用定义的共同特征,这种信任源自于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履约能力和法律保障。其二,信用定义中暗含有事前的某种承诺和对该承诺的履行,对事先承诺的保证履行,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比较稳定的预期,从而节约人们之间的交易费用,便利社会交往,因此这也是建立和维持信用的根本。其三,信用实质上是一种跨期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对双方来说比不合作收益更大(冯登艳、官兵信用机制,2005)。因此,信用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不仅是一种借贷关系,它更是一种制度安排,其基本功能是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未来不确定性。

经济发展史表明,在本来不认识的人之间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是交易范围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也可以这样说,现代经济的本质是信用驱动的经济。然而,社会分工与专业化越发达,信息不对称就会更广泛,与交易相关的考核费用也变得惊人,要想达到低成本地实现信用甄别、降低交易成本客观上需要一种制度装置。否则,在机会主义的驱动下,如果没有一种制度装置对交易双方、尤其是对具有信息优势一方的约束,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欺诈败德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演进中,为了克服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时滞带来的未来不确定,信用作为一种制度机制自发形成并在交易双方或人们的社会交往中确立了一个规范各方的约束机制。

二、信用博弈过程

信用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失信直接意味着不合作论文怎么写。我们援引并扩展“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这个典型例子来分析囚徒是如何从不合作走向合作的,进而探究作为市场的一种均衡自发内生形成的信用机制的前提条件。

(一)“囚徒困境”:一次性博弈条件

所谓“囚徒困境”是指,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2008,张建)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刑8年;如果两个人都抵赖各判刑1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刑lO年(图1)。

给定一次性博弈的条件假设,从上面双方的支付矩阵可见,不管A坦白或抵赖,B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不管B是坦白还是抵赖,A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被判刑8年。这种情况下,(坦白,坦白)这个组合既是纳什均衡,又是占优战略均衡,即不管对方采取何种行动,另一方不会有积极性游离出这个组合。即便是A和B在被警察抓住之前建立一个攻守同盟(两人都死不坦白,各判刑1年),但是攻守同盟这个协议也无效,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也缺乏可置信的威胁或承诺。因此,双方猜不透对方的选择,没有理由确信这个协议能够维持下去,没有人有积极性遵守这个协定。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即对个体最优的选择往往不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决策。囚徒一次性博弈的结果导致“两败俱伤”,即双方都持不合作的态度,这说明合作(即信用)在一次性交易中无法实现。

(二)信用机制形成的博弈分析:重复性博弈条件

如果将上述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改为动态博弈信用机制,博弈次数条件由一次改为无限次,即假设这两个嫌疑犯获释出狱后重新作案,重新被抓,重新坐牢,出来后再作案……周而复始。根据重复博弈中的无名氏定理(Friedman,1971):令G为一个n人阶段博弈,G(∞,∮)为以G为阶段博弈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党曦明,2004),a*是G的一个纳什均衡(纯战略或混合战略),e=(e1,e2,…,en)是a*决定的支付向量,v=(v1,v2,…,vn)是一个任意可行的支付向量,V是可行支付向量集合。那么,对于任何满足vi>ei的v∈V(Vi),存在一个贴现因子∮*<l使所有的∮≥∮*,v=(v1,v2,…,vn)是一个特定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结果。这个定理说明,对于相同个体间的无限次重复博弈,如果参与人有足够的耐心(∮足够大),则互利的合作均衡可以作为子博弈精炼均衡出现。在“囚徒困境”例子中,假设A先行并选择这样一种策略:我先信任你,只要你守信,我将永远信任你;但一旦你欺骗了我,我将不再信任你。这时B有两种选择,如果守信,得到的利益是长远的,根据公式总和为H=-1/(1—∮);如果不守信,得到利益只能是一次性的,总和为L=-10+0+……=-10。只要H大于L,那么“A信任B,B守信”是一个纳什均衡,博弈的结果为(-1,-1)。因此,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均衡结果会从非合作均衡走向合作均衡,即重复博弈会自发地形成博弈主体间的信用机制。

如果博弈次数是有限的,根据逆向归纳法,在可预期的有限次重复博弈中信用无法形成,但是只要参与人具有足够的耐心,博弈维持下去的概率足够大,参与人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无名氏定理在不完全信息有限博弈中也成立(Glance,1994;Neyman,1995;Fudenberg、Maskin,1986)。也就是说,即便是博弈次数是有限的信用机制,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信任合作机制仍然可以形成。

三、信用形成条件

既然重复博弈会自发地形成博弈主体间的信用机制,促使人们在经济交易和社会交往中从不合作走向合作论文怎么写。那么影响重复博弈的可能因素和影响重复博弈中人们策略选择的因素也就是影响信用形成的因素。从博弈模型本身的假设和条件来看,主要有:一是交易关系必须有足够高的概率持续下去,即只有参与人进行长期重复交易,才有积极性建立信用;二是当事人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即是说参与人重视未来收益,一个只顾及眼前利益的人是没有积极性建立信用的;三是参与人是理性经济人,他对于自己特定行为选择、特定行为对于别人影响反过来对自己收益的影响、对于未来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等能够进行理性决策;四是参与人类型的信息不完全。即是说,即便一个人是不守信用的,但只要他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别人相信他有可能守信用则双方的合作就可能发生;五是信息传输足够快,参与人的欺骗行为能被及时观察到;六是受损一方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实施惩罚,也就是来自交易对手的惩罚、报复、威胁必须是可信的、真实的,才能杜绝潜在的失信者。

从广义来看,根据徐娟(2005)对重复博弈条件的归纳,影响重复博弈的条件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其中,充分条件主要有:一是参与人的偏好,这属于社会规范、社会习俗以及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范畴;二是法律制度,它影响博弈支付函数、限定参与人的选择空间,属于正式制度范畴;三是信息结构,即双方所知道的有关对方的行动选择。影响重复博弈的必要条件则涵盖了产权制度、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等。

四、信息在信用形成中的作用

在信用形成的过程中,重复博弈之所以优于一次性博弈,其关键表面上看是参与人追求长期利益,其内在更直接的因素则是对来自对方的报复或惩罚的潜在威胁的心理恐惧。在重复博弈中,博弈双方如果有一方违约,那么立即将会受到来自另一方的惩罚,另一方将永远不与之合作。也就是说,博弈的参与人“须能够被对方的第一个背叛所激怒”,并做出及时有力的“背叛性”报复。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后行者B这次选择了坦白,那么先行者A随后要产生报复,不会再跟他合作下去,这样后行者B的不守信行为就非常不划算。因为虽然他这次失信使他逃脱了惩罚,但是以后他要每次都承受8年的牢狱之灾,然而选择合作每次都可仅被判刑一年。长期算起来,当然守信取得的收益更大。也就是说,不遵守合作约定,会赚得暂时利益,但是惩罚机制的存在就是对违约的一方实行处罚,使他的暂时收益不会超过他以后的损失,使他不敢违约。如果没有这个惩罚机制,重复博弈的结果优于一次性博弈是不可能的,而且如果失信者不受惩罚,或惩罚不到位,实质上就是鼓励与诱导失信信用机制,并对守信者间接惩罚,其后果是“劣币驱逐良币”,使失信之风在社会蔓延,守信者也会变为失信者。在多人参与的博弈里,效果更明显,既然有一方已经违约,那么这个人是不值得信任了,别人就不会再跟他合作,甚至可以联合起来选择一个对这个人最不利的策略,让他受损(陈鹏,20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保险业区域金融排斥问题研究及治理_区域保险区域差异
下一篇论文:关于反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问题研究_法律体系构建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