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科技工作效率作为影响科技活动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重视。笔者通过对主管机构和直属单位进行的非完全信息博弈分析得出,只要保证直属单位的工作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即由于工作效率提高所带来的绩效收入能够冲减主管部门绩效管理的成本,实施绩效管理将是最优选择。
关键词:科技工作,博弈论,绩效
科技代表的第一生产力给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科技工作效率作为影响科技活动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重视。科技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因素、环境条件因素等,其中,人力资源因素是主要因素。有必要对科技人力资源效率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本文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研究与科技人员效率相关的博弈问题,提出促进效率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博弈相关理论
博弈行为是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研究博弈行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和决策选择的一系列理论被称作博弈理论。在博弈行为中,参加博弈的各方抱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各方在决策过程中,须考虑对手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案,所有参与者的策略最终会达到一个相对水平的均衡。博弈理论在本质上就是解决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的理论,试图把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化、抽象化,以便更精确地刻画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博弈过程涉及“策略空间”,即博弈主体作为“理性参与人”面临着在多个策略中进行选择的可能性。[1]策略均衡点就成为博弈理论研究的重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纳什,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纳什通过精确的分析,界定了博弈过程中策略均衡点的问题,在其给出的均衡水平下,任何人在其他参与方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策略选择,而这种均衡状态被称作“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的博弈均衡。假设存在一个多人参与的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2]纳什均衡理论,对于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尤其是涉及人人博弈问题时,有较好的效果。其关注交互双方决策心理及其在不同假定下的影响,能够以非常接近于现实世界中人的行为而在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
二、科技工作中的均衡分析
(一)简单博弈模型
模型假设:A、B代表博弈双方,在此将博弈所得定义为两者所得效用大小,主要考虑从理性人角度出发的付出与收益。在工作以低效率即可完成时,“高效”代表高质量、高标准,在工作要以高效率才能完成时,“高效”代表工作效率本身较高。相对应的,“不高效”有两层含义,当按照该效率可以完成工作时,“不高效”代表完成的工作基本符合要求,在容忍度以内完成,质量相对不高,当以该效率运作不可完成工作时,其直接代表效率低下。以“1”代表平均水平下的效用,即以正常的工作效率去获得收益,“>1”表示效用较高(高付出,低收益或低付出,高收益),“<1”表示效用较低(高付出,低收益或低付出,高收益),“0”表示无效用(无收益)。
模型1
A/B处状态1 |
高效 |
不高效 |
高效 |
<1,<1 |
<1,>1 |
不高效 |
>1,<1 |
>1,>1 |
该模型中,双方面临四种策略组合,当两者同时选择高效工作时,其所得将会达到最低水平,而当两者都选择不高效工作时,两者的效用将会达到最高水平。科技论文。两者之间如果效率不一致,则效率高的一方会获得相对较低的收益水平,因此该模型的均衡模式必然是(不高效,不高效)。可见该状态最终将导致A、B的工作效率低下。状态1的现实意义可以理解为,工作总量相对较少,要求的质量水平较低,收益仅取决于工作完成与否,大小保持不变。A,B两人以最低效率工作亦可以完成任务,不存在完不成工作任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高效”与“不高效”只会引起工作最终质量上的不同,而此状态下收益仅取决于完成与否,显然收益是不变的,付出的越大则收益率越低,相应的效用也会相对较少。
模型2
A/B处状态2 |
高效 |
不高效 |
高效 |
<1,<1 |
<1,1 |
不高效 |
1,<1 |
0,0 |
该模型中,双方面临四种策略组合,当两者同时选择高效工作时,其所得将会达到次低水平,而当两者都选择不高效工作时,两者的效用将会达到最低水平(无效用),两者之间如果效率不一致,则效率高的一方会获得相对较低的收益水平,因此该模型的均衡模式必然是(高效,高效)。可见该状态最终将保证A、B的工作效率较高。状态2的现实意义可以理解为,工作总量相当,收益取决于工作完成与否,大小保持不变。A,B两人以最低效率工作将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至少要有一个人出现高效率。在此状态下,两者为了躲避最小效用的出现,必然会选择高效工作,从而获得(<1,<1)的博弈结果。
模型3
A/B处状态3 |
高效 |
不高效 |
高效 |
<1,<1 |
0,0 |
不高效 |
0, 0 |
0,0 |
该模型中,双方面临四种策略选择两种博弈结果,即在两人都高效工作的状态下获得最大收益“<1”(效用较低),在其他三个策略中获得效用“0”(无效用)。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博弈模型,双方的必然选择是(高效,高效),不存在其他次级均衡。状态3的现实意义可以理解为,工作总量较大,收益取决于工作完成与否,大小保持不变。两人除非同时高效工作,否则将无法完成任务,且不存在第二效用预期。
模型4
A/B处状态4 |
高效 |
不高效 |
高效 |
>1,>1 |
>1,<1 |
不高效 |
<1,>1 |
<1,<1 |
该状态下,存在帕累托最优状态,而且在帕累托最优时达到了博弈的纳什均衡。个人的效用与个人的效率水平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关性。在这种状态下,博弈双方唯一的选择就是高效地进行工作,否则将达不到个人的最优状态。其现实意义是,收益随着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高低而变动,效率越高收益越高,个人所获得的效用越高,这种效用上的提高已经可以忽略高效率所进对应的高付出。
(二)科技工作中的博弈
科技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工作自身的特点也愈发明显。在日常组成上来讲,科技工作既含有先期计划性常规工作,如各种科技计划的制定,计划项目调查,又有临时性工作,如临时决策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报告,同时兼有自发性工作,如自发申请的课题研究。三种工作往往交织在一起,各占一定的比例。假设常规计划工作量为a,临时性计划工作量为b,自发性计划工作量为c,三者关系为a>>c>b。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