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保险业区域金融排斥问题研究及治理_区域保险区域差异

时间:2012-10-17  作者:摘要

论文导读::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现状。保险业区域金融排斥问题研究及治理。
论文关键词:金融排斥,区域保险区域差异
 

一、金融排斥理论研究现状

金融排斥性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在稍早的研究中,人们一般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排斥性进行探讨,即研究居民到金融服务网点(尤其是银行零售营业点)的实际距离对居民获得金融服务便利性的影响(Leyshon和Thrift,1993;1994;1995)。这个时期对金融排斥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过去几十年受住房政策(将贫困人口集中于城市郊区)的影响,大量金融零售网点在贫困社区的撤并;二是研究银行和住宅互助协会①的分支机构在贫困社区的关闭;三是研究贫困社区居民因到金融服务网点较远和交通不便而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随后的研究表明,金融排斥性并不仅仅因金融服务网点在某一地理区域的撤并而存在(FSA,2000),一些人群如果有获得金融服务的需求,但却因社会经济因素和金融服务市场因素而很少或从未获得金融服务也应视为受到了金融排斥。一般认为,容易受到金融排斥的人群往往是从来没有使用过金融产品的家庭、低收入居民、老弱病残人士、居住在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居民(FSA,2000),以及诸如此类的社会弱势群体。基于此,Sherman Chan(2004)在其会议论文中将金融排斥性界定为:在金融体系中人们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一种状态区域保险区域差异,这包括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缺少足够的途径或方式接近金融机构,以及在利用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

至于如何判定是否存在金融排斥性,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根据Kempson和Whyley(1999)提出的五个指标:(1)地理排斥性;(2)条件排斥性;(3)价格排斥性;(4)市场营销排斥性,;(5)自我排斥性。显然,这样的判定方法更能够从金融机构的经营层面对某一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鉴于此,本文也将参考和借鉴这些指标探讨我国保险业区域中存在的金融排斥性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保险业区域金融排斥现状分析

1.地理排斥。一般来说,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分布与金融排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金融机构网点分布越多,居民越容易获取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金融排斥程度越低,反之亦然。截至2009年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1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其中,北京地区共有保险分公司及直接经营业务的总公司83家。河北省,辖内共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40家,分支机构3625家,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101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733家。上海保险机构总数为105家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江苏69家;浙江56家;安徽36家;江西2390家;山东56家;湖北3146家;重庆46家;四川45家;贵州854家;青海219家;宁夏290家;新疆519家。可见,保险机构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少数中西部地区,保险机构的区域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2.营销排斥,即一些人被排除在金融机构产品营销目标市场之外。保险机构为了获得盈利和发展需要一定的从业人员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从业人员是营销活动的重要载体,从业人员的多少对金融机构营销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11个省份中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数目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黑龙江、山西、河南以及湖北的从业人员人数和东部地区相当,其余地区和东部区域相比相差较大。尤其是西部地区除四川省从业人数较多之外,其他省份远低于东部地区。

表1 2009年我国各地区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总数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北京

64062

海南

12828

天津

41546

辽宁

134890

河北

200000

广东

253800

山东

402100

黑龙江

113000

江苏

235000

山西

110416

浙江

143000

河南

263300

上海

21300

安徽

19991

福建

131873

湖北

134879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地区

省份

从业人员总数

湖南

14800

西

四川

172600

江西

70000

贵州

9421

吉林

87051

陕西

73774

西

内蒙古

67704

西

新疆

12703

广西

65000

青海

15325

重庆

75000

宁夏

7644

云南

65000

西藏

490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9整理所得

3.价格排斥,即一些人只有支付自己不能承受的价格才能获得金融产品。引起价格排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保险业区域发展滞后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密不可分。有资料表明,地区保险业发展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显著正相关,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保费收入将增加0.745%。投保对象以城市高收入家庭为主,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高,保险意识较强,保险需求较大,而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低,人们的保险观念不强,保险需求不旺,市场发育还处在拓荒阶段。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人口比重大,而农民收入低,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思想陈旧保守,保险意识薄弱,保费的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农民这类低收入阶层人群的经济能力,保险需求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4.条件排斥,即附加于金融产品的条件不适合某些人群的需要。这里我们从政策影响的角度来说保险业条件排斥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区域保险区域差异,实施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梯度推移战略,对东部地区实施投资倾斜、设立特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反映在保险业上,国家鼓励外资保险公司在东部沿海地区开设分公司,同时优先安排保险教育、科研及中外合作项目等,从而导致东部保险市场主体多于西部,这种倾斜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空间比例的失调,加剧了东、中、西三大区域保险业发展的不平衡。另外,在东部地区,由于体制改革先行、市场发育超前,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众多外资企业、独资企业以及大部分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游离在社会养老保险之外,不得不求助于商业保险。在医疗改革、教育改革、房政改革先行的情况下,东部地区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致使家庭内部互助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势必将部分传统家庭互助任务转移给社会化商业保险。

5.自我排斥,即人们认为申请获得金融产品的可能性很小,被拒绝的可能性很大,从而把自己排除在获得金融服务的范围之外。具体到保险产品的获得性来说,主要归根于客户自身的保险意识和保险观念。保险产品作为一种消费,与储蓄有着相互替代性,因而保费收入与储蓄之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居民保险意识的强弱。同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居民重储蓄,轻保险,把储蓄当成对付各种风险的主要方式,重血缘保障,轻商业保险,风险意识普遍较低。尤其是边远及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保险的认知程度还处于启蒙阶段,再加上宗教传统地影响,使得保险业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难上加难。西部广大地区风险意识淡薄,保险的认知程度低,使得人民将自身的保险需求排除在外,客观上导致了西部保险业发展滞后。

三、保险业金融排斥问题的对策

1.加快保险市场自身建设,完善保险市场发展环境

保险业自身的供给状况是保险业发展的一个很强的驱动力量。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区域保险区域差异,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不断提高,但总的看,目前保险业在险种设计上仍然存在很多盲区,保险服务覆盖面及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仍十分有限。为推进保险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快保险业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拓展保险服务的新领域,使保险业渗透到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为社会生产和个人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2.完善营销渠道,大力发展中介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保险营销包括确认买方需要、涉及产品、策略定价、销售、提供服务等,贯穿于售前、售中和售后各个环节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保险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时,由于市场潜力巨大,保险企业大多对营销体系的完善不是太重视,盲目的规模扩张和推行人海战术成为企业营销的主导策略。但随着保险市场的成熟,要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就必须完善保险营销体系,以拓展企业服务市场的能力,促进潜在保险需求转变为现实的保险需求。具体来说,除了应大力发展专业中介机构,发挥其专业优势外,也要积极发展对现阶段我国保险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其他营销方式,比如深化个人代理营销、规范兼业代理业务,加强对代理人的培训和对代理机构的监督等,另外还可以利用银行在客户资源、网点、服务以及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我国银保合作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区域保险区域差异,因此应积极深化保险公司同各银行间的合作关系。

3.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建设

保险业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坚强后盾,因而缩小区域保险发展差距,有赖于中西部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因此在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同时,应将重心放在大力促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上。只有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中西部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才能改善保险业的发展环境,才能有利于保险资源的积累和实现,进而带来人们思想意识的解放,提高中西部居民的保险意识,将潜在的保险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最终达到区域间协调发展。

4.制定区域保险倾斜政策

中、西部地区保险发展的“先天不足”和可能出现的“后劲不足”,意味着市场机制的失灵,需要国家实施区域保险倾斜政策来弥补。区域保险倾斜政策包括实行区域保险税收优惠政策和区域保险扶持政策。从条件排斥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主体较少,所占份额也比较小,针对这种情况所提出的区域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应适当降低或减免中西部地区保险公司缴纳的全部或部分所得税,适当放宽中西部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面的监管尺度,从而提高外部条件较差地区原有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吸引内资保险公司增加分公司数量,使得它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保险发展的作用。另外,实行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为外资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合资、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促进中西部地区保险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区域保险扶持政策则是指除税收优惠以外的其他一些政策层面的扶持措施,比如在保险机构审批上适当向中西部倾斜区域保险区域差异,加快中西部地区保险公司的审批速度,降低进入门槛给予中西部地区保险公司一定的开发地方性条款的制定权,适当允许在保险费率方面的制定权下放部分保险监管职能给地方保险监管机构等。

5.提高居民的风险和保险意识

居民的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关系到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是保险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发布的保险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有没有必要购买保险的看法大致分为四类:有53.8%的人认为可以有选择的购买保险;有16.9%的人认为没必要买保险;有14.8%的人认为买保险是时代潮流,每个人都应该买;有14.5%的人从来没想过要买保险。由这些观点可见,我国居民的风险与保险意识不是太浓厚,如何提升消费者的风险与保险意识是加快保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从长远来看,由于居民风险和保险意识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是个长期工程短期来说,则可将重点放在保险宣传与保险教育上,各保险公司和各级政府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保险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社会舆论特别是新闻媒体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力量,一个社会广大居民保险意识的高低、保险企业的形象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媒体的舆论放大效应。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新闻媒体应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广大居民对保险业的认知和风险保障意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修华,邱兆祥.农村金融排斥: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2]瞿雯雯.金融排斥研究及其治理[J].甘肃金融,2010,(02)
[3]祝英丽,刘贯华,李小建.中部地区金融排斥的衡量及原因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2)
[4]田霖.我国保险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09)
[5]郑伟,刘永东.中国保险业区域发展比较研究——基于“保险基准深度比”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8,(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河北省进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_协整
下一篇论文:信用形成机制分析—基于博弈视角_信用机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