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律术语,“非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反倾销案发起国的调查当局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不使用出口国的相应原始数据,而引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计算所谓正常价值,从而确定被调查国的倾销幅度。例如,在中国输美彩电案中,美国在2003年11月25日的初裁中使用印度作为中国的“替代国”,人为提高了我国几家出口企业的倾销幅度,从27.94%到78.45%不等。[6]
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否具有市场经济地位,取决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内部法律。当中国被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认定为市场经济地位国家时,那么在未来的任何一个反倾销诉讼中,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都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法律事实。可见,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经济结论,但它首先是一个政治决断和法律事实。因此,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政府必须通过与其他成员国艰苦的谈判而获得的一种贸易条件。当然,即使中国政府无法通过谈判与其他成员国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达成协议,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8年以后,中国仍然可以成为市场经济国家。[7]只不过中国企业将在此期间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非市场经济地位”给中国外贸造成巨大损害
“非市场经济”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瓶颈。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不利地位,并成为中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正由于中国企业在“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官司中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了某些WTO成员的国内相关产业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诉讼,同时打击了中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具体来说有如下五点危害:
1、一些世贸成员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导致中国企业在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案件时的处境极为不利,败诉率高。同时被裁定的倾销税率过高,让很多企业无法承受。在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时,中国企业出示的实际生产成本没有任何意义。中国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以美国认定的其他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生产成本为标准。结果是中国企业在与美国公司打反倾销官司的胜诉机会就很小。中国企业将频繁地遭受反倾销,从而导致中国企业无法壮大。
2、由于中国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时,美国将采用替代国价格衡量中国商品成本,往往会被主观地裁定具有较高的倾销幅度,并被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其结果是我国出口产品受阻,最终影响我国整体就业水平的下降和经济发展的减缓。据统计,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胜诉率目前约为37.5%,也就是说,约三分之二的出口产品遭到了反倾销的阻碍。[8]
3、美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技术引进的重要来源国。由于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当中国从美国进口高科技产品时,往往会遭到限制,美国会以防止盗版、防止用于非民用目的等理由,对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设置重重障碍,从而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技术引进、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不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严重背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是不公平的。美国的坚决拒绝承认也对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起到示范效应,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掀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狂潮。
5、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制约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枷锁。论文发表。
目前,中国正全力争取WTO各成员国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因为它牵涉的不仅仅是企业反倾销的经济问题,还是中国在未来的更长时期内在战略高度上确立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外部环境问题。对美国来说,尽早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从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使美国企业和人民都受益的双赢选择。
二、美国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分析
(一)复杂的政治动机
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的评判具有冷战思维,即不认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各方面都给美国带来了很大挑战,对外贸易顺差加大,引来“中国威胁论”泛起,一些保守主义者对这条东方巨龙怀有“天然的恐惧”。再加上中国有别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独立的外交政策,使得美国的商界和政界都在寻求一种手段来遏制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已经成为美国政界的一枚棋子,使得这个经济学问题出现了泛政治化的倾向,沦为美国向中国讨价还价的政治筹码。
布什总统任期内危机频频出现,刚上任不久就遭遇“911”恐怖袭击,2003年开始又遭受伊拉克事件围困,他以“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作为政治砝码,迎合国内大企业主和利益集团。“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作为布什政府对华经济贸易政策施压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美国决不会轻易放弃。
(二)多方面的的经济原因
美国迟迟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近些年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触动了旧有的世界贸易格局。而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低,经济增长低迷,就容易滋生贸易保护主义。再加上中国人民币坚持不升值等行为,都导致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错误判断。
2003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大,达到1240亿美元,中国取代日本成了美国最大贸易逆差国,美国将原因归结于中国的倾销。[9]2004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组织的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一场听证会上,华盛顿的美国制造业协会代表在发言时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为中国提供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使中国在去年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240亿美元,导致美国的工厂自2001年以来失去了200多万个工作机会。[10]据他们统计,从2000年以来,美国进口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增长了52%。[11]该协会认为,对美国的公司和员工来说,大量中国产品的涌入,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毁掉一个美国工厂。[12]众所周知,近几年美国制造业一直不景气,根本原因是本国生产成本太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或中国低价倾销是不合理的。
美国利用反倾销作为手段,采用替代国政策压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如果反倾销案发起国认定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该国的国内价格将用与出口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替代,这样,案件发起国就可以在国内价格上做文章,提高反倾销税率,达到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目的。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