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是中国应当得到的,也是世界各国通过外贸获取中国廉价商品、惠及本国人民的双赢之选。
关键词:市场经济地位,策略分析,中美关系
一、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引发“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遭遇了反倾销等一系列不公正待遇,使中国外贸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这虽然在短时间内抑制了中国出口的增长,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对于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改革开放、向市场化经济迈进的中国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是中国应当得到的,也是世界各国通过外贸获取中国廉价商品、惠及本国人民的双赢之选。[1]
入世以来中国在争取世界各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可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到2008年2月27日,中国政府与几内亚政府签署了关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备忘录。至此,已有77个国家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1]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国家经济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仍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处于超级霸权地位,却迟迟没有给与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认定。因此,取得美国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对其他国家起到示范作用。
中国迟迟不能取得美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多个层面。中国政府应从中美两国历次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经济外交中汲取经验,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尽早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
(一)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
2001年12月11日晚6时38分(卡塔尔首都多哈时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中国从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成为其第143个成员。[2]
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市场经济国家自愿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一般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意味着被其他成员默认为“市场经济国家”。但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却没有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内部动力较弱,急需引入外来机制增加改革的动力。中国政府为了打破入世谈判的僵局,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得不在美国始终坚持制约中国的反倾销条款、一般保障条款和特殊保障条款上做出让步。客观地说,当时中国还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要让西方国家全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也是不现实的。其结果是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WTO成员国都可以以市场经济地位为借口运用反倾销武器打破中国制造业上的优势。论文发表。一些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国家,如欧盟、澳大利亚经常借助该条款,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也开始运用这个武器遏制中国。[3]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政府把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完全不符合中国实际。美国完全不考虑中国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商品价格机制改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忽视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原料便宜等比较成本优势而形成的出口商品的实际成本,主观的用“替代国”价格作为衡量标准来判断是否有倾销行为,这种做法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实际利益的政治经济问题,对它的判定不是衡量几个指标就能完成的。中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意义重大,它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成就能否获得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非市场经济地位所导致的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环境、威胁国际贸易秩序的公平合理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市场经济地位的概念界定
“非市场经济”(Non-market Economy, 英文缩写为NME)是针对市场经济而产生的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峙的产物。在西方国家的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是指那些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和产品价格由政府决定、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的国家。[4]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非市场经济国家会遭到很多有针对性的歧视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的转型,出现了第三种经济体制――转型经济,这也是目前美、欧等主要国家所赋予我国转型经济体的待遇。[5]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