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银行:发挥其优势,由于在F2主因子上的得分较高,说明该类银行盈利性好,保持住自己的市场优势。其次,由于在F1规模结构因子上的得分较低,所以要拓宽市场,加大市场的宣传力度,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第三类银行:虽然综合排名在14家银行中靠后,但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大方向:首先要保持好自己的优势,再去弥补其不足。细节上:除了要注意第二类银行所关注的问题外,还要关注到企业的经营成本,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人力资本以及最重要的顾客满意度。发表论文。
总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排名位于前四名,所以根据本文的竞争力评价结果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要强于其他商业银行。从样本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在主因子 F1上的得分比较高,它是其他银行的几十、甚至几百倍,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在主因子F2得分综合比较低,但总得分仍位于前列,由此可看出导致综合竞争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和资本规模。从世界商业银行发展历史和趋势看,大型化的银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资本规模比较大,位于世界大银行之列,而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较小、营业网点少,所以在竞争中处与不利的地位。
从样本排名,我们不难发现综合竞争能力排名在前面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主因子F2上的得分比较低,工商银行主因子F2得分是-0.84305,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得分最好,然而仅排名第十一,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很大差距。结合我国目前状祝和商业银行经营策略我们可以得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之所以在主因F2上排名较好的主要原因是资产质量、收益质量方面均好与几国有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大大落后与其他银行,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赢利能力的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市场开拓能力;现今,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仍是过多的依赖与储蓄存款,对其他资金来源的经营过程中,要更好的注意流动性的维护、注重资产的比例结构及扩大资金来源范围,以此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能;另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不重视安全性水平的自我监控,那么即便是国家的支持也难以抵抗风险,尤其是面临外资银行竞争的时候,所以国有银行要加强风险的控制。
三、对评价结论的几点说明
1、企业竞争力评价在使内在因素显现化和指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损失部分信息,同时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必然性的决定而且也受到偶然性的影响,企业竞争力可能不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唯一因素,因此,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必然含有一定程度的不精确和偶然性, 评价的结果只能是尽可能接近客观事实,揭示企业内在属性,不可能精确的断定企业的命运,就像对人体健康水平评价不能断定具体人的寿命一样。
2、企业竞争力评价即使获得了最终的得分,也不表明企业竞争力已经十分精确的计量出来了,就像进行考试评分一样,永远只能是近似的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应该看到评价的结果即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合理性。
3、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对问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无论是对评价指标的构造、选取,还是评价方法的运用上都会对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人所得的结论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4、本文由于原始数据源获取上的原因,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上,存在着不完整的明显缺憾,这在一定程度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2005 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
[2]《2005-2006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
[3]杨汉卿“蓬勃发展的广东民营经济”[J]广东党史,2003,(2)
[4]黄德俊“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分析”[J]江苏商论,2002,(12)
[5]常琨、贾肇源,“因子分析在银行业绩评价中的应用”,《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年第 3期
[6]郝会会,徐恒,“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统计分析”,《经济师》,2004 年第8 期
[7]卢瑜、张筱峰,“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在上市银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特区经济》,2005 年 10 月 25 日
[8]邵晓锋、李龙星,“因子分析中因子得分的估计”,《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 12月第 5 卷第 4 期
[9]王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金融观察》,2005 年 2月
[10]王学民,《应用多元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月
[11]杨善朝、张军舰,《SPSS 统计软件应用基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6月
[12]谭斌“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商业研究》,2006年第十九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