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后危机时期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因素分析*_城镇化

时间:2012-09-13  作者:吴玉东,樊永兵,李晓斌

论文导读::后危机时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突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且服务业发展滞后。
论文关键词:后危机时期,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城镇化
 

1后危机时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我国经过工业化的长期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经济显著的三次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高度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产业发展方式的粗放和质量的低下,存在着第一产业基础薄弱且现代化程度低、第二产业比重大但整体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以及资源、环境和就业压力增强等诸多问题。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内外部矛盾和问题,突出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

在国际分工格局上,中国基于劳动力相对充裕的比较优势,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的对外产业结构布局,而发达国家利用其在技术、市场渠道和品牌、甚至是矿石原料等产业链两端所形成的市场势力,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对于进入门槛低,产能扩张快的加工制造环节来讲,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利润分配越来越趋向两端,形成了所谓的“微笑曲线”。

在后危机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从提升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城镇化,纷纷动用贸易保护主义,而外需的萎缩导致我国出口持续下降,许多行业都存在较大程度的产能过剩。西方发达经济体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启用量化宽松政策,一方面缩减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增加市场的流动性[1],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通胀风险加大。在产品价格不变和出口数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加大,许多对外加工制造企业陷于困境。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重化工业化方向发展,而重化工业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对于就业具有挤出效应。另外其高投入、高消耗的特征还会对资源、能源形成极大的压力,使增长遭遇资源瓶颈,同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增加生产的环境成本。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需要不断推动经济增长来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基于本土需求的产业竞争力,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

2产业转型升级的障碍因素分析

在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诸多障碍性因素中,其突出表现在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且差距过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且发展滞后以及体制、机制因素等杂志网

2.1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且差距过大

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实力和规模取决于社会的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而社会的消费需求又受到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情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居民收入所占比重过低,从2000—2007年,劳动者报酬收入占GDP的比重从51.4%下滑至39.7%,下降了11.7%,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来看,其比例从17.4﹕17.9﹕64.7变化到19.5﹕22.6﹕57.9,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了6.8%[2],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却趋于上升,国民分配向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倾斜。

从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其数值由2000年的0.458上升至2008年的0.496,均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始终保持在3倍左右的水平,考虑到双方在享有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城镇化,实际的收入差距会更大。

当居民收入水平偏低且低收入者众多时,社会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居民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受到严重制约,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动力。当收入分配利于资本而不利于劳动者时,企业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也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缺乏对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的积极性。较低的工资报酬使劳动者难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高素质劳动者的缺乏必将制约到产业结构顺利地转型升级。

2.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其在国际分工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0%左右[3],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高新技术成果商品转化率和产业化率均较低,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现象非常明显。如果绝大多数产业位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只能生产低附加值产品,利润低下,无力承担创新风险去开展自主创新,在国际分工中很难进入产业链的高端。

在后危机时期,发达国家更加注重用科技来引领实体经济发展,从其战略角度考虑,对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转让前沿技术会持更加审慎的态度,一个国家依靠引进技术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2.3城镇化水平低且服务业发展滞后

全国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上升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加1.15个百分点[4],但是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城镇化水平低下会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且过剩的产能得不到及时消化,影响到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和产业顺利地转型升级。

2010年度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5],大大低于中上等收入国家60%以上的水平。从内部结构来看,发达国家主要以信息、咨询、科技和金融等新兴产业为主,而我国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占到40%左右,而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还不足30%[6]。另外,我国服务业产品的服务品质、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与当前产业不断融合、全球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大趋势不相符合。

2.4体制、机制因素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大企业或跨国公司是产业机构升级的主体力量。目前,我国的大企业仍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居主导地位城镇化,可以更多地依靠行政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缺乏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其资本的投向往往是房地产、资源能源等一般竞争性行业,是导致低水平产能过剩、结构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我国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市场价格信号作用不充分,要素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环境资源建设上也明显滞后,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为产业机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促进我国产业顺利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措施

3.1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以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发挥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和财产水平,扩大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由于广大农村居民的增收是当前扩大消费的关键,必须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财产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教育特别是针对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为城乡居民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消费需求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动力,能有效驱动产业持续成长杂志网。

3.2强化创新激励机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当前以知识、技术和人才等要素为动力源泉已成为创新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特征,为了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制定和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和产业政策,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扩大其在工业中的比重,提高产业竞争力。

为改变我国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需要增加我国传统产业中的知识、技术成分,如通过流程再造、运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向高端化、细分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传统产业在价值链中的升级。把握当前新一轮世界产业技术革命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3.3以城镇化为依托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城镇化的持续推进能创造出消费需求,一方面农民的市民化将扩大城市消费群体,生活方式会发生较大变化城镇化,从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带来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需求,这种有效需求将成为消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的重要渠道。城镇化水平与第三产业比重往往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也随之较快发展,其比重会逐步提高。

应加速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城市等级的提高,通过有效集聚知识、技术和人才等高级要素,为企业提供最优良的技术创新环境。创造条件推动我国服务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分工,逐步使其进入全球价值链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等环节[7],加速推进其融入全球化的进程。

3.4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保障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相关体制机制和宏观政策来提供保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革某些相对滞后的资源配置体制,使财政、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向优势产业倾斜。一方面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体系、技术服务和技术产权交易体系等,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引导一些大中型企业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模式,鼓励和推动企业转型创新。另一方面加快环境资源制度建设,从法规制度层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同时深化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抑制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过度消耗,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南开大学产业经济课题组.后危机时期中国产业的成长方式和路径转型[J].学术研究.2011,(2),82~90
[2]蒙丹.探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制约因素[J].发展研究.2010,(5),31~34
[3]王保安.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基本特征、深层原因与对策建议[J].财贸经济.2010,(7),8~12
[4]国家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C].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国家统计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 2011,2,28
[6]马晓河.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难题与优化发展之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0,(6),11-14
[7]刘志彪.以城市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兼论“土地财政”在转型时期的历史作用[J].学术月刊,2010,42(10):65~7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我国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方式及优化_问题
下一篇论文:从金融政策视角浅析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与调控_金融调控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