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优化教材案例品味《文化生活》_优化案例

时间:2011-06-1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它的图片资料、教学案例更多一些。所有只有优化案例。这种案例素材就应该上升为讲点。
论文关键词:案例,新课程理念,优化案例,讲点,案例相关之处

 

文化是人的精神产品以及精神活动,本身就是很抽象的东西。学者钱钟书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中新增的《文化生活》模块,为了避免机械枯燥的讲解抽象的文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文化生活》和其它它几个模块教材相比,它的图片资料、教学案例更多一些,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要充分用好这一先天资源,优化教材中的案例,充分体现《文化生活》的魅力。

一、教材案例源于新课改的课程理念

这次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改中所倡导的课程理念中,明确讲到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经验,对很多问题和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问题还没有接触过,也可以凭借相关的经验进行解释。因此,新教材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

在新教材中,这种案例以启动和引导思维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优化案例,包括事例、数据、现象描述等常识性素材的运用,穿插在课文之间,采用统一的字体和格式规范,我们称之为“活动框”。活动框的内容与课文密切关联、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并提供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径、运用资料的方法和共同探究的策略,以及解释各自想法的机会,是实施过程性目标的主要环节。例如教材中的网络文化、青年志愿者、红色之旅、数字图书馆等案例,包含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等各个画面,使学生感受亲切,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同时经过“具体―一般―具体”的多环节转化,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反复作用下,学生识别问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二、必须优化教材案例,才能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所有的思维过程都具有理论升华的意义;而且地域不同,对教材案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有只有优化案例,才能真切展现内容目标的重点,从而极大提高教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再者,教材案例的意义之所以胜于教案、学案,就在于它既有教案、学案的引导功能,又以其经典性、综合性、拓展性充当着承载教学内容的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托、实话教学评价的形式。因此,可以说新教材实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如何优化案例了。

三、优化教材案例的方法

方法一:将支持教学观点的案例上升为讲点

阐述教学观点,有的要倚重相关学科知识来支撑,有的则直接凭借案例素材来支撑,这种案例素材就应该上升为讲点。例如讲授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样的道理,没有必要生硬的从理论上去阐述,完全可以将教材P104“道德典范”案例上升为讲点,贯穿全课,在生动真实的人物故事中引出“中心环节”、“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识点。

方法二:关注不同案例的相关之处,深度挖掘其意义

教材中大量案例,看似分散在各个框节,其实细细分析,会发现有些案例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能够把握好它们的相关之处,既可以通过学生二度记忆加深印象,同时又可以深度挖掘其意义。例如“两弹一星”这个案例在课本第一课第二框第三目“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P12和第七课第二框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P78的活动框中都出现过,通过反复使用,提练出综合国力、文化、民族精神三者的关系。再如P43“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P44“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53“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创新”,这些案例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优化案例,都是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把这些看似零散的案例综合在一起,更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形成辩证思维。

第三种:大胆取舍,贴近学生

有些素材,因其经典性而选入教材,但其未必贴近学生,在常识性方面未必承载本课程的目标设置。这些素材用什么、如何用、用多少,可由教师灵活处置――对于意犹未尽者,可以自行补充;过于陈旧者,可以自行更新。例如,在讲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人口迁徙对文化传播的意义”时,作为广东的教师就认为,“客家迁徙史”的事例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于理解,于是就替换了教材中原来的“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案例。又如,在导入第八课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时借用“上海世博会”的视频,而舍弃了教材中原先的素材。

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什么是教材,她是具体知识的载体,更是精神的体现”。希望我们能通过研究教材、用好教材,实现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政治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朱明光著《走出困境的选择:新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三大看点》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3期P55
3、徐贵权著《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误区与技巧_问题的深浅
下一篇论文: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及时教学模式的探索[*]_教育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