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误区与技巧_问题的深浅

时间:2011-06-1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大量无效提问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战略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分层提问。
论文关键词:问题的深浅,无效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分层提问,创设情境提问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所传授的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重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乃是现代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我在多年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很有必要对“问题”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1、违背适度原则,问题太浅或太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提问题浅是指没有“认知冲突”,没有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反过来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深奥,学生又会无所适从,这样的提问也没有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初三教学中,复习到“关于公平与正义”这一专题时,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公平正义的认识?”结果很多学生都联系自已生活中的事来谈,如“我自习课没讲几句话就被老师批评,而其它同学讲了很多话老师都没说,这是不公平的……”这种提问就过于肤浅问题的深浅,容易让学生对公平的理解停留在琐碎小事上,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另一种提问是:“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重大时政分析国家哪些举措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认识以及国家重大时政的分析,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个提问的范围太广,学生一时很难具体回答,教室里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不妨这样引导提问:“你们现在还需要交学杂费吗?国家为什么要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个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不落于俗套,有一定理论高度,有讨论价值,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明确了公平与正义这一主题。

2、提问过多,大量无效提问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多,就会占去学生阅读、练习的时间,使学习的环节不能相连;另一方面教师抛给了学生一串问题,但他们还要关注教学进度,就很难给学生思考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夹生的、肤浅的。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节时,有老师从上课起就开始挨个提问学生生活中经历过什么挫折,如何应对,一节课下来提问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但每个学生都只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又要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精心设计三个问题即可:①什么是挫折?②说一说你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③今后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想一想要怎样面对?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这三个问题,既可承上启下,巩固前一节课“少年能自强”,为下一节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打下基础,又可以给学生充分时间来体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发表论文。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技巧

1、战略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有些老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提问好学生,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教学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选择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对较容易的问题可以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留心学生的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

2、战术上要区别对待,分层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遵循《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要区别对待,分层次,有选择的向学生提问,以保护学生自尊、增强自信为目标。如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知识点时,假如让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为什么自负自卑者所追求的目标必然失败呢?”则很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以致挫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深浅,使他们的心里蒙着“自己是差生,必然失败”的阴影。反之,如果向学习好、脑子反应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肤浅,如“你的自制力与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相比,是不是有了提高?”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究。因此,政治课的提问应该分层次,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认识的负担,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获得成功的体会。

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激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直接提问与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的间接提问相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促进思维大不相同,后者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前者。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首先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一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或事物,另一类是近期发生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直观材料、轶闻趣事,或提供新闻、社会热点等情境,巧设悬念,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九年级《科教兴国战略》一课时,可根据世博会、亚运会的情境设计问题。

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反思,才能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 1998年2月《外国教育研究》P40-44
2、朱开群《从几则课例看“问题教学”之“问题”》.2007年8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3、毛晓玲《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龙中课题网2008年11月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也谈问题探索教学法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_教法
下一篇论文:优化教材案例品味《文化生活》_优化案例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