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虽然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备课资料匮乏,备课没有基本汉文资料。三是信息闭塞,很多的教育信息不能及时的获得,所学知识较为落后。
2.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
1997年5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制定并下发《关于自治区区属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生“并轨”缴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新疆大学、新疆工学院、新疆医学院、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师范大学等五所院校自1997年起招收的新生试行“并轨改革”,即将现行的国家任务、委托培养和自费生三种招生计划形式改变为“并轨”后的统一的国家招生计划一种形式
2003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确定了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即2004年停止三年制师生的招生计划,,2005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实现新疆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过渡。
政策和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疆教育历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但卓越的成绩并不等于教育工作的完美无缺。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新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3.新疆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1.5亿元,各县配套0.388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9.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4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1.77亿元,地(州)、市、县级学校投入1.92亿元。自2002年以来,教师工资实行自治区财政统发。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寄宿制初中学校建设项目”共向新疆投资8.3亿元。
虽然在教育投入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投入力度降低、投资效益较低、投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到2004年,新疆教育平均投入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45%,为东部平均水平的26.4%,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6.77%,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
四、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大、中、小学教育。
应重点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以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应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应在进一步巩固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年义务教育。目前,至少应在县级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3.重视提高、巩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千方百计地把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政府目标,保证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提高当地教师的素质的同时,千方百计将高素质师资资源配置到边远贫困地区。
4.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
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保障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另外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优化专职教师、后勤行政人员及学生的比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1):24―28.
[2]胡永远 ,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9):34―37.
[3]唐祥来 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个比较分析.《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4]林 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6期
[5]姜新燕,杨冬雷.新疆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 1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