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近三十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范式回顾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3.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如何实现中职教育目标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至为关键。2004年苗喜荣的硕士论文就中职教育发展问题作了专题分析。他将我国中职教育学校类型、办学主体、教学模式等因素与国外中职教育进行比较,强调应从培养目标、职业指导、产学合作、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师资建设、教育类型等方面提高。[44]陈国良从总体规模、特色价值、社会网络、课程改革等方面论述了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45]唐捷介绍了广东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动因是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运用。[46]陈水生以广东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战略、东莞市社会经济“双转型”升级战略为分析对象,深入剖析各种制约因素,提出培养创造型中等技术专业人才的对策。[47]

4.中职教育教学问题

优化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实现“产学结合”、“立体教育”、“面向市场教学”要求的切入点。论文发表,综述。朱进华分析了中职教育萎缩的原因,指出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合适的教育内容、多次选择和多种成才之路,形成多层次‘立体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中等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48]李伟东分析了中职教育目标、教育绩效不均衡性,强调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49]中职教育教学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从职业指导、专业课程、师资力量等方面改进,采用多层次、多样化办学模式。王书娜分析了中职教育教学问题,如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水平相对较低、专业老师缺乏、文化课程教师难以短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转变等,并提出对策。[50]朱九芳阐述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措施,指出中职教师应从角色、工作方式、教学技能等方面加以转变。[51]

5.中高职、职普教育衔接问题

21世纪初期学界思考教育体系内部衔接问题的根源是职业人才知识能力更新的现实需要。王炜波指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主要包括教育制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三方面,教学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52]耿金岭以专著形式对该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思考。耿著探讨了中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中高职教育衔接具体办法。[53]胡晓红从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教育体制、培养目标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中高职教育既明确分工、相互促进,又不重复浪费、有机结合的措施。[54]邵春芳认为高职教育应借鉴中专办学经验,实现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制度、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衔接。[55]

(三)中职教育发展支撑条件分析

1.国家政策与中职教育关系问题

国家政策对中职教育发展影响深远。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时任教育部职成司司长兼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黄尧的著作——《21世纪初中国职业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该著收录了作者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章、讲话,再现了世纪初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展示了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针、政策和思路。[56]彭小燕比较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与当今职业教育发展中国家政策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国家政策发挥作用的条件。[57]刘晓阐述了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职业教育思想,并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提出见解。[58]彭干梓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对教育体系功能分流、职业教育功能定位问题的积极作用。[59]

2.教育投入机制问题

充裕的经费是中职教育发展的保障。论文发表,综述。张万朋分析了我国中职教育成本分担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采取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办法是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选择。[60]邱小健强调中职教育财政措施应以满足教育公平为原则。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财政政策存公平性失衡问题。中职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提高的关键是设计相关配套政策。[61]

(四)国外参照模式精深化分析

新世纪以来,中职教育研究者对外国职业教育的研究逐步呈现出微观化、深入化、精细化思考的特征,专题研究数量更多、程度更深、视域更广、对象更丰。着眼点已从职业教育开展水准较高的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转向北欧甚至更远。[6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产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快、机械化大生产程度越来高,这对我国中职教育学术研究提出新的更大挑战。教育领域国际交流必将日益频繁,参照性资源将更加丰富,对中等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必将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于搞好跨学科整合,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在关注教育学科内部整合的同时不断增强现实关切性,这将是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金土:《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丛书——职业教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李晓玲:《中国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进展及其问题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4.杨金土:《高教大众化形势下的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2006(30)。
5.刘诗能:《围绕四个意识:对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省思》,《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
6.卢洁宝:《职业教育研究视阈的转换》,《职业技术教育》,2007(1)。
7.刘诗能:《思考中的焦虑:对当前职教研究的四点建议》,《职教论坛》,2007(07S)。
8.刘诗能:《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理论“硬核”》,《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9.张朝旭:《论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0.王亚栋:《职业教育研究综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5)。
11.柯建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科技资讯》,2008(7)。
12.卢洁莹:《“以人为本”职业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职教论坛》,2008(23)。
13.胡雅宁、田树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价值取向探析》,《教育与职业》,2008(35)。
14.李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研究综述》,《教育史研究》,2009年(1)。
15.崔发周:《我国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两种范式及其融合》,《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3)。
16.李雪:《浅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成就与问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7.何文明:《职业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分析——以200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职业技术教育>为例》,《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18.《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倾向》,《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19.吴言:《职业教育研究:独特性与多学科融合》,《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20.吴言:《职业教育研究取向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1.兰培英:《职业教育研究取向的形而下选择》,《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2.赵志群:《关于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研究方法》(一)、(二),《职教论坛》,2010(3)、(6)。
23.李玉静、陈衍:《世界职业教育研究的新进展——2009年前沿与热点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0(06)。
24.张胜军、马建富:《区域职业教育研究的意义、特征与方法》,《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25.苏敏:《“十一五”时期职业教育研究成果述评》,《职教论坛》,2010(1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借教改东风实现有效学习
下一篇论文:近十年口译的认知机制研究的综述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