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轻负高质”从备课入手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定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减负的目的在于提质,这个“质”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达到“轻负高质”,本人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中科学“精致备课”入手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要强化科学学科教育研究,畅通育人主渠道。
关键词:减负,备课,科学

 

现在许多学校都陷入了这样的一个怪圈:要提高教学质量似乎就要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本人认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最终防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教育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应当以实现学生全方面素质发展为终极目标。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必定会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减负的目的在于提质,这个“质”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达到“轻负高质”,本人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初中科学“精致备课”入手谈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是备课的前提

备课的思路是按照教育思想来构思,有了符合教育本质规律的教育思想,才会有备课时的正确选择。

(一)要把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交流重要的生命活动,是师生人生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的本质,敬重并遵循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教育实践入手,从课堂教学入手,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把形成良好的人格落实在教育活动的始终。

(二) 要强化科学学科教育研究,畅通育人主渠道。就科学学科而言,在落实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善于观察和动手实验的意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科学家成功经历的榜样和影响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养成个性;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养成科学道德和科学作用;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造。

(三)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认识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合作关系”、“伙伴关系”、“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整体性”等教育生态意识始终贯彻其间。只要教师思想上真正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学生多方面成长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二、以学生为本是备课的核心

有的教师备课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为了完成所谓既定教学任务而展开的,很少顾及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殊不知,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核心内容。所谓“备学生”,就是我们为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包括在备课时,要体现以学生为本。

(一)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空间

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空间,就是平等地对待学生。21世纪教育体现的是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这要求教师必须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的选择。

记得十多年前的一堂科学课:当时我连续提问,就以座号轮流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问题。当我提出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发现接下去回答的同学基础差,不太可能回答出该问题。于是就果断的决定,叫该同学下面的同学来回答,结果那同学高质量的回答出了这个问题,我心理暗暗为自己做出这个决定而庆幸。殊不知,接下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发现没被叫的同学情绪低落,上课总是无精打采的。我以为他生病了,于是关心的问他,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老师,你为什么那堂课不让我回答问题。”这句在接下来十几年的备课中一直提醒着我,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才会产生爱的情感。尊重学生,就是找准学生科学学习的现实起点。发表论文。

(二)给每个学生准备好成功阶梯

所谓成功阶梯,就是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或障碍后取得学习的新收获、成长的新起点、发展的新高度。首先要找准学生科学学习的现实起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学习起点,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预测所确定的预备技能和设定的教学起点,使自己的教学起点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有助于铺设一条符合发展实际的通往未来的成功阶梯,构建学生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其次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尉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在课堂、平时要善于用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然后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为了体现“做科学”的过程,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程中演示实验、结论、例题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科学活动。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经历的有关活动,获得有关知识的体验。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三)给每一个学生放飞教师的期望

教师对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期望。然而期望是需要空间的。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给学生多一些自由,让他自己去选择,学生就学会了自主;给学生多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学生就懂得了珍惜;给学生多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学生就增长了勇气;给学生多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学生就增长了智慧、、、、、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只有了解学生,才能防止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实际;只有了解学生,能防止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觉得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与训练,建构教与学的和谐。

三、让学生喜欢科学是备课的主题

在现实教育中,大多数科学教师都只教科学一门功课。但面对同一批学生,在每节课上所处的具体情况和经历的过程都并不相同,每一次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教师的创造性、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失去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当学生精神萎靡时,你能否让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让他们平静?当学生无从下手时,你能否给予他们启迪?当学生得意忘形时,你能否让他们找回自己?

这一切对科学教师来说,都具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告诉我为了让学生都能学到科学,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学生喜欢科学。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

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对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发表论文。在课堂上,教师联系客观实际,用强烈、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使学生爆发思想的火花。例如,在设计《溶解》这一课时,叫学生想一个好办法,尽快泡一杯果珍。学生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都很踊跃,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动脑筋想办法。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入教学,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而是和他们生活实际非常的亲近,丰富了内在的情感体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与生活的结合,赋予了科学以生机和活力,赋予了学生以体验和灵感,

(二)、分析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起学生的惊讶

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他指出应尽量在学生眼前展现暂时不理解的有趣的新事物,展现的越多,学生的惊讶就越多,从而产生求知的兴趣。例如,设计《摩擦的利和弊》这一课时,出示筷子提米以及让力气较大的学生向相反的方向拉两本交错相叠科学书的实验。学生看了之后,就会先表示惊讶,继而发出为什么啊?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进入思考、讨论状态。

(三)、把魔术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能结合教材内容变变魔术,那是学生最喜欢的事。在《探索酸的性质》课堂设计时,用毛笔蘸一种无色溶液在一张白纸上画上麦当劳叔叔的头像,然后再往纸上喷洒另一种无色溶液,头像显现了出来。发表论文。学生顿时惊叹,兴致勃勃想一探究竟。

四、课程资源开发在备课时不可忽视

重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改变以为的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区、家庭中有大量与科学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的利用,对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会大有好处。例如:设计《电能表》这一课时,设计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回家看电表,算一下一个月用了多少电费? 通过这一活动他们知道了怎样看电表和电费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又如在设计《食物与摄食》时,我设计了我们每天午餐吃进的许多食物可以进行怎样分类?家里的午餐是否有营养、是否合理?对于这些贴进生活的事例,他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强。

(二)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

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已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其知识面也越来越广。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社会。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一些与科学相关的题材来充实、丰富课本内容。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例如:在设计《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这一课时,我设计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查找明天的天气预报,并和同学进行交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又如在设计《物体为什么会下落》这一课时,我设计首先播放“神洲七号”在太空中遨游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提问宇航员生活的环境、生活状态和我们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

(三)与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

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要注意整合其他学科资源,其表现为: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知识。例如:在设计《月相》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宋词“水调歌头”,边播放视频边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我们科学角度看,月球为什么有阴晴圆缺,是什么原因导致月球的圆缺变化呢?”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把课准备得充分具体,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高效的学习,学生的课业负担才会减轻。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
[2]王亚平.初中《科学》课堂情境创设实践与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B.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职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调查与思考-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问”出新天地何盼盼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