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
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主要包括氨氮( )、总氮( )、总磷( )、生化需要量( )等。选择以梅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评价标准为基础,运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和非点源输出系数法进行计算和分析,评价标准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详见表1。论文格式,非点源。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单位:mg/L
分类项目 |
Ⅰ类 |
Ⅱ类 |
Ⅲ类 |
Ⅳ类 |
Ⅴ类 |
总磷(以P计)≤ |
湖库(0.01) |
湖库(0.025) |
湖库(0.05) |
湖库(0.1) |
湖库(0.2) |
总氮(湖库,以N计)≤ |
0.2 |
0.5 |
1.0 |
1.5 |
2.0 |
氨氮(NH3-N)≤ |
0.15 |
0.5 |
1.0 |
1.5 |
2.0 |
高锰酸盐指数≤ |
2 |
4 |
6 |
10 |
15 |
(2)数据来源
评价所需基础数据包括2008年梅溪水库上游流域人口数量、农业各利用类型面积、畜禽养殖数量,部分来源于梅溪水库流域范围内各乡镇2008年《统计年报》和《统计年鉴》,还有一部分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和遥感地图,各类污染源输出系数参考(宁波市周公宅-皎口水库水环境容量及污染控制方案研究,2008.3)。论文格式,非点源。详见表2。表2 2008年梅溪水库上游流域基本数据
类 型 |
常住人口 (人) |
农业(亩) |
畜禽 |
竹林 |
耕地 |
经济林 |
合计 |
牛(头) |
羊(只) |
鸡(只) |
数 量 |
2500 |
21901.08 |
5227.45 |
4398.43 |
31526.96 |
4 |
55 |
2580 |
输 出 系 数 |
 |
80 |
12 |
14 |
16 |
—— |
232 |
23.6 |
2.4 |
 |
11 |
2 |
3.5 |
3 |
—— |
30 |
7 |
0.7 |
 |
15 |
15 |
15 |
15 |
—— |
100 |
20 |
2.6 |
 |
1.5 |
0.7 |
1 |
13 |
—— |
30 |
2 |
0.4 |
经计算,2008年梅溪水库流域各污染源中各污染物排放量,详见表3。表3 2008年梅溪水库上游流域各污染物负荷单位:t/a
类 型 |
生活污水 |
农业 |
畜禽 |
总计 |
竹林 |
耕地 |
经济林 |
小计 |
污染物 排放量 |
 |
73 |
26.281 |
43.911 |
42.225 |
112.417 |
3.07 |
188.487 |
 |
10.04 |
4.38 |
10.978 |
7.917 |
23.275 |
0.84 |
34.155 |
 |
13.69 |
32.852 |
47.047 |
39.586 |
119.484 |
3 |
136.175 |
 |
1.37 |
1.533 |
3.136 |
3.431 |
8.1 |
0.46 |
9.93 |
经计算,可得各项污染物的等标负,详见表4。表4 等标污染负荷计算表 ( )
污染源 |
 |
 |
 |
 |
合计 |
农业 |
竹林 |
6.57025 |
8.76 |
65.704 |
61.32 |
142.3543 |
耕地 |
10.97775 |
21.956 |
94.094 |
125.44 |
252.4678 |
经济林 |
10.55625 |
46.55 |
79.172 |
137.24 |
273.5183 |
合计 |
28.10425 |
77.266 |
238.97 |
324 |
668.3404 |
生活 |
18.25 |
20.08 |
27.38 |
54.8 |
120.51 |
畜禽 |
0.7675 |
1.68 |
6 |
18.4 |
26.8475 |
总计 |
47.12175 |
99.026 |
272.35 |
397.2 |
815.6978 |
由此可得, 、 、、 在各污染源和水库流域中的污染负荷比,详见表5。
表5 污染负荷比较表(单位:%)
污染源 |
 |
 |
 |
 |
总比例 |
农业 |
4.21 |
11.56 |
35.76 |
48.47 |
81.94 |
生活 |
15.14 |
16.66 |
22.72 |
45.48 |
14.77 |
畜禽 |
2.86 |
6.26 |
22.35 |
68.53 |
3.29 |
总比例 |
5.78 |
12.14 |
33.39 |
48.69 |
—— |
农业源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负荷比,详见表6。表6 农业各土地利用类型污染负荷比较表(单位:%)
农业源分类 |
 |
 |
 |
 |
总比例 |
竹林 |
4.62 |
6.15 |
46.16 |
43.07 |
21.30 |
耕地 |
4.35 |
8.70 |
37.27 |
49.68 |
37.78 |
经济林 |
3.86 |
17.02 |
28.95 |
50.17 |
40.92 |
总比例 |
4.21 |
11.56 |
35.76 |
48.47 |
—— |
(3)分析与讨论
由表5可见,梅溪水库流域各污染物中, 为主要污染物,其污染负荷比为48.69%,其次是 、 、 ,其污染负荷比分别为33.39%、12.14%、5.78%。
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其主要污染物是 ,其次是 、 、;生活污染源中,其主要污染物是 ,其次是 、 、 ;畜禽污染源中,其主要污染物是 ,其次是 、 、 。
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梅溪水库流域各污染源中,农业源的污染负荷比为81.94%,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生活污染源和畜禽污染源,其污染源的负荷比分别为14.77%和3.29%。
由表6可见,在梅溪水库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即农业非点源污染中,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负荷比作比较。论文格式,非点源。可以知道经济林的污染负荷比为40.92%,为农业非点源污染源中的主要污染源,其次为耕地和竹林,其污染源负荷比分别为31.78%和21.30%。
竹林的主要污染物是 ,其在农业非点源污染源中的污染负荷比为46.16%,其次为 、 、;耕地的主要污染物 ,污染负荷比为37.78%,其次是 、 、 ;经济林的主要污染物 ,污染负荷比为50.17%,其次是 、 、 。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计算结果及其分析对比可以知道,农业非点源是梅溪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主要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次之; 是梅溪水库水源保护区的主要污染物, 次之,是造成梅溪水库中度营养化的主要营养物质。
应采取相应管理和工程措施控制污染物总量和污染物扩散。建议梅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点源污染治理措施主要有:(1)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和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减少花费和农药的施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同时可以适当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简称BMPs)的研究和示范。(2)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为禁养区,禁止在划定的禁养区范围内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坚决清理位于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对零星散养的各类畜禽养殖状况加以整治。(3)修建和完善人口集聚区内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此外,对于已产生的污染物的削减,可以采用生态工程措施,如生态湿地、垃圾堆肥技术等削减非点源污染物输出总量。
在采用等标污染法评价污染源的具体过程中,常常容易忽视一些毒性大且在环境中容易积累的污染物,使其不在评价的范围之内,然而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又严格控制,所以在计算后,还应作全面对照和分析,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参考文献:
[1]张征,环境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本社,2004.
[2]张国琴,于金莲.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非点源污染分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632-636.
[3]沈万斌,杨育红,金国华.吉林省农业非点源氨氮污染环境影响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2(4):574-576.
[4]徐成汉.等标污染负荷法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4,21(3):23,50.
[5]柳毓梅.国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述[J]. Science Information,2007,14:45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