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探讨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因此各种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
 

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民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因此各种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在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或义务范围内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就是指规划单位、建设项目单位、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它相关的机关、团体、地方政府、专家学者、当地居民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如讨论、听证会)参与到规划、建设项目及政府决策和立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附加手段,也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一直在进行研究,并不断实践着。从1979年我国引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直到1989年12月《环境保护法》的颁发后,公众参与才被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内容。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境影响评价法》)使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有了法律依据[1-4]。

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绝大数公民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更多地是一种忧患意识,只有当自己周围环境出现严重问题到难以忍受时才想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而对国家的决策和规划较少关心;虽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设专章来分析公众参与的意见,但大部分时候公众都只能表示被动、无奈地接受,缺乏公众自发组织的环保社团,使公众参与的意见得不到真正的解决,并且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仅有以下几种形式: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走访、开听证会等,并以发放调查表为主,形式较为单一,作用有限。因此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能体现,其主要原因如下:

1.1 客观原因

虽然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公众参与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太过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中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基本上还停留在“纸面上”,如对“公众”缺乏明确的界定,对参与方式与阶段规定也不尽全面合理,对公众参与权的侵害没有提供司法救济渠道。不仅如此,《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公众所应有的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的知情权也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使得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在根基上存在重大缺陷。

1.2 主观原因

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与人类其他财产价值的密切关联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意识到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但是一旦落实到行动上,则不尽然,特别在发

作者简介:王孝华(1978— )男,重庆市江津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应用化学。

电话:023-62652389E-mail: wxhcqu@126.com

通信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 邮编:400074

放调查表和进行走访调查的时候,大部分人认为个人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太微弱,觉得没有参与的必要。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公众也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特别是当这些行为危害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才会向有关部门讨个说法,在事前参与,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参与不够[5-6]。

2. 如何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附加手段,也是避免决策失误的有效工具。将公众参与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保措施更具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公众参与过程也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有关部门对公众利益和权利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公众参与,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措施如下:

2.1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的界定

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或义务范围内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科技论文。

世界银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l)直接受影响的人群:预期要获得收益的人、承担风险的团体、利益相关团体,他们大多位于项目范围或项目的影响范围内。

(2)受影响团体的公共代表:国家和省政府的代表、地方官员、传统的当局人员、地方机构、私有行业代表。

(3)其他感兴趣的团体:环评中公众参与包括听取项目所在地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学术团体或居委会代表的建议和意见,征询受影响地区公众的意见。

2.2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制度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看,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能够得以进行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环境信息,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无法进行,公众即使参与也是盲目的参与,甚至仅仅是一些情绪的发泄。这就决定了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必须享有充分的知情权,而一切担负环境保护责任以及其行为对公众环境利益发生实际影响的主体,都有义务和责任公开相关环境信息。其中,政府在环境信息公开的问题上负主要责任,而企业自觉地把环境信息向公众公开,又是环境影响评价得到有效实施的先导。由于环境信息公开对于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至关重要,因此认为我国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需要加入信息公开的条款,只有在这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真正把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落到实处。

在我国,由于没有情报公开法,因而如何公开信息没有法律依据。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和世界银行的方法,可以通过发布公告、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发布见报或信息、利用信息发布会散发工程相关内容的书面材料。公开的环境信息应该全面、清楚(规定保密的资料除外)。内容包括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预防措施、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大纲)。科技论文。在环境影响具不确定性和比较抽象时,应把公开的相关内容描述成非专业人士能够理解的语言。

2.3 明确公众参与的介入时间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不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公众的过激行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时还会降低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等。这正是政府决策者和管理者所不愿面对的,致使公众参与发展缓慢。因此选择恰当的、有效的实践介入时非常重要的。公众参与的合理时间应按照尽早介入的原则,在政府对某项决策或规划决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前介入。

2.4 建立和发展更多的非政府环保社团

我国目前非政府环保社团还比较薄弱,但在全国各地,有相当多热心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和已退休的环境保护干部、知识分子,他们都有成立非政府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的要求或计划。如果他们能够组织起来,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同时,也与政府保持联系和沟通。

2.5 实行环境教育改革

我国环境教育基本上已通过各种形式在各层面上全面展开,并在积极地探索适于我国国情的各种环境教育方式,让所有公众都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但由于经济和某些条件所限,许多学校的环境教育,还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太注重实践教育,不太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故对我国中小学生来说,不仅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还应多参与和实践,这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大中专学生来说,在增强环境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党政和企业领导干部的环境教育,则以国内外的环境形势、国家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提高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决策能力[7-9]。

3. 结语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没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就不能称其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发展,鼓励了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热情,保护了处于劣势地位公众的权益,公众参与成为开发方规避风险的一种有益的方式[10],增强了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环评的透明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公众参与起步稍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发挥。我们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使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切实发挥其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荣伟伟,赵泽,蒋慕贤. 浅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应用[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38-44
[2] 桑燕鸿,吴仁海,陈国权.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J]. 陕西环境, 2001,8(2):30-32
[3] 田良.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和方法[J]. 兰州大学学报,2005,33(5):9-10
[4] 段宁,程胜高. 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J].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1):58-61
[5] 王伟慧.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J]. 科技信息,2006(4):179,184
[6] 曹植菁,龙炳清.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若干问题[J]. 四川环境,2004,23 (6):38-40
[7] 李玉文,孙洪刚.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状和对策[J]. 环境科学动态,2004 (1):3-5
[8] 蒋宏国,刘勇.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 环境科学动态,2003(1):8-9
[9] 李艳芳. 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 江海学刊,2004(1):126-132
[10] Yang X Q,Xu Q.Thinks of execut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on environmentImpact assessment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Environment engecfing,2004(12):14-1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个人主义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论文: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