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再通过几次操作实践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接受程度再对学生进行灵活且随时可进行调整的分层。
2.对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目标的分层主要体现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由于许多操作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后,进一步挖掘更多的相关知识。如在讲Windows窗口的认识一课时,对于一个简单的关闭窗口的操作就可以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基本层次:学会用最常用的鼠标左键点击窗口控制按钮来关闭窗口;提高层次:用右键关闭一个窗口;深入研究层次(这一层次主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间去发挥):用控制菜单按钮或键盘上的组合键来关闭窗口。对于这个问题的教学可采用先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再根据不同的内容,先进行全班集体讲解,掌握第一种基本层次的操作方法,然后再让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进一步寻求提高层次操作方法的解决之道,做完提高层次操作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继续深入探究研究层次的操作方法,对于研究层次的学生可采用个别指导,还可根据课堂进展情况,适当补充和拓展相关的知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程度。并且可以让提高层次和研究层次的学生帮助和指导基本层次的学生。
“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的方法只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实践证明比较符合信息技术课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教学方式,在任务的创设过程中实际上也体现了分层的思想,在分层教学中也是利用不同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任务的分层驱动,能更好地针对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分组分工、组内合作,达到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息技术还可以和其他学科整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此基础上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艺,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