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9年高考历史八大热点主观题精选-论文网

时间:2013-11-30  作者:杨思伟
如今的小岗村又在试行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2008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小岗村,允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08年10月13日《中国网》

(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与图2有何联系?

(2)图2所示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据材料二,简要叙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4)据材料三,说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什么成效?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效?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天的“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是否完全否定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

答案: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

(4)成效:粮食大幅度增产,改善了农民生活和粮食供应。原因:明确了农民生产的责任和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在本质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天的土地流转的再次变革,并不是要取消公有制,而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10分)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5分)

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地学习。

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5分)

(2)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与材料一相比,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5分)

措施:设立新学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西式军队。(3分)

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2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下图

图11853年"黑船事件":

佩里舰队叩关

图2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1、图2之间的关系。(4分)

关系: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6分)

文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4分)

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2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包干到户”的第一年(1979年),小岗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队的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12万多斤,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1979年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评估为契机,提高高校实验教学水平_实验管理-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让课堂流淌着生命的灵性-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