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些教师看到学生想问题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或教材的内容时,就训斥、压抑或讽刺,搞得学生不敢畅所欲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是未来人,应该比我们更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当教师遇到学生的挑战时要冷静。如果教师为维护“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摧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保护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敢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如果学生的观点或主张不对,教师可以解释或引导,但对他的精神应给以鼓励。如果学生的不同想法都被扼杀,时间长了就会变的十分顺从,不敢挑战了,没有了挑战精神,也就没有了创新精神。
生物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活动和实验,这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发现新知,在求知思考中自己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激发创新,提高实践能力。
五、转变评价观念,是坚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利保证。
教师的评价观念直接引导着教学设计理念,从而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作为非中考学科,在评价上有宽松的优势,面对新课标的即将全面实施,新的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究,勇于创新,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对探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是否提出新想法、新观点的勇气和欲望,是否有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下,教师首先要领会教学目标的精神实质,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艺术水平才能肩负起神圣的教育使命。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在不断地学中去教,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