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试析“”字之讹_杨-论文网

时间:2013-10-19  作者:姚洁,安徽大学
[9]

对比上述三字的各种形体,我们发现:“易”字的陶文形体和郭店《语丛二》简23中的形体基本上承袭金文,郭店《老子甲》简25中的形体则稍有变化,而信阳简中的形体变得较为严重,而“”字形体则基本保持不变;“杨”字形体除珍秦96外,其它均从“”清晰可见,珍秦96形体所从左旁已与“易”字相似。

在秦、汉文字材料中,简帛文字所占比例非常大。查阅大量秦汉简帛文字资料后,我们发现“”字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而“易”字以及从“易”得声或从“”得声的字仍大量存在。现就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材料对二者形体进行比较:

“易”字或作“”(语书10)、“”(日书甲种122)、“”(日书乙种106);“”字或作“”(为吏之道29)、“”(日书乙种230)、“”(法律答问202)。[10]

“阳”字或作“”(法律答问57)、“”(编年纪51)。[11]

由上举字形我们可以看到:“易”字有保持原来形体者,亦不乏为“”形者;从“”得声的字也有“”旁为“易”形者。这说明“易”、“”二字形体在秦文字中相混的现象已属常见。

出土汉代文字资料,“易”、“”二字形体相混的情况丝毫不亚于秦文字:

“易”,三体石经作“”;“杨”,汉杨著碑作“”;“阳”,三体石经作“”,汉陈德碑作“”。[12]由此可见,在三体石经的古文中,“易”、“”二字仍有一横的区别;而在其它碑文中,“易”、“”二字混用的现象也偶有发现。再如马王堆简帛文字中,“易”字或作“”(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5)、“”(称156);“杨”字或作“”(周易68),“”字作“”(杂疗方66),“”作“”(二三子问13,字用为“”,当为形讹)。[13]两个“易”字形体均为原形,而三个从“”得声的形体均属“”旁讹变为“易”形。在马王堆汉墓简帛材料中,“易”形基本不会讹变为“”,但“”形却偶尔会讹变为“易”。

然而,在经过古代学者隶定的石碑、墓志文字材料中,“易”、“”二字相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易”字或作“”(汉校官碑)、“”(齐是连公妻邢夫人墓志)、“”(唐朝请答复陈护墓志);“杨”字或作“”(汉曹全碑)、“”(魏孙秋生造象)。[14]另外,这两个字的形体相混还见于俗字中,如:《正名要录》“宣扬”作“”;《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天龙数数垂加护,贤圣频频又扬”作“”;《隶古定尚书》“我武惟扬”作“”。《大智度论》卷八十五“难易远近”作“”,《妙法华莲经》“又诸众生,受化易不”作“”,《语对》“易水”作“”。[15]这种混用的现象一直为世人所承袭。

“杨”,最早是作为国名。姬姓,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清阮元校勘:“石经初刻杨,后改从扌。”[16]也用作古代邑县名。春秋时晋国兼并杨,成为羊舌的采邑,到汉代,政府设置杨县。其旧址在现在山西省洪洞县东南。《史记·货殖列传》“杨、平阳陈西贾秦、翟,北贾种、代。”司马贞索隐“杨、平阳,二邑名,在赵之西。‘陈’盖衍字。”[17]“杨”作为姓氏最早见于《广韵·阳韵》“杨,姓。出弘农、天水二望。本自周宣王子尚父。幽王邑诸杨,号曰杨侯,后并于晋,因为氏也。”[18]近人学者所著《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条理文献,为古杨国、古杨县做了非常详尽的记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为杨侯,其地平阳杨氏县,即汉之河东县也。幽王犬戎之难,杨侯失国。及平王东迁,实依晋、郑。以杨赐晋武公,晋于是并有杨国。司马侯对平公,所谓霍、杨、韩、魏皆姬姓是也。晋武公生伯侨,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食邑羊舌,凡三县,一曰铜,二曰杨氏,三曰平阳。突生职,五子;赤、、、虎、季夙。……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号,曰‘杨石’,又曰‘杨食我’。食我党于祁盈,盈有罪,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19]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早在甲骨文、金文中,“易”、“”二字形体迥然有别,但金文形体增“彡”旁为二者后来的混用埋下伏笔;战国文字中,除秦系文字外,二者形体仍承袭金文,亦难相混。然而,在秦系文字中,二者开始出现混用,这种情况一直由秦延续到汉、唐,直至现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用语“木易杨”。值得庆幸的是,由于《说文》所收录的“易”、“”小篆形体仍有严格区分,所以现在“杨”字的繁体仍然从“木”“”声,而非从“易”,稍稍细心仍能区别。《说文》一书对“杨”字的记载主要是作为植物的名称,幸赖《左传》等典籍记载:“杨”曾被古人用作国名,后来国灭成为采邑名,食邑者以之作为姓氏。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试析“动量短语+名词”现象_结构化-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试论如何做好新时期高职辅导员工作_职业素质-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