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目前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约,而出口的增长在需求的增长中又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中国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出口导向的制造业。本文就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工业化进程中的日本和韩国进行比较,总结出了中国出口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实现外贸出口结构的优化。
论文关键词:出口导向,增长,路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1979-2008年间实现了平均9.9%[①]的GDP增速,比同期世界的平均水平快了6.8%左右。2009年,随着次贷危机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逐步蔓延,我国外贸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效益低下、竞争力弱、缺乏品牌、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始显现,如何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了新的课题。那么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中国的出口结构到底有哪些问题?
二、亚洲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区域特征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战后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两种模式。前者短期,效果好;后者长期国际贸易论文,后劲足。二战后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或直接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或很快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模式转型,获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进口替代”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次贷危机以来,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出口方式遇到了重大挑战论文网站大全。
三、中日韩的出口贡献比较:基于自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
虽然同为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江苏经济增长的出口依存度显然要大于日本和韩国,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江苏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比日韩同期分别高17和44个百分点。1985年以来,江苏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波动,而日本经济膨胀期的均值在2%,韩国更低。同时,江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远大于韩国和日本(图2-5、2-6)。
前文分析了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即期影响国际贸易论文,如果要就三者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影响做出合理评价,就要从历史周期中,找出其对江苏经济拉动的一般规律。本文选取的数据样本是江苏省1985-2008年的年度数据,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讨论江苏经济的持续增长动力问题,并从长期和短期不同侧面全面剖析几个内生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这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出于研究方便,将其时间序列分别表示为GDP、EX。而为了降低异方差,本文对四个变量分别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GDP、LnEX。
1、ADF检验
在进行模型估计之前,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避免出现伪回归的错误。结果表明,这四个变量都是平稳变量(详见表3-1)。因此,对LnGDP、LnEX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察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判断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影响。
表3-1 ADF检验结果
|
LnGDP
|
LnEX
|
中国
|
I(1)
|
I(1)
|
日本
|
I(1)
|
I(1)
|
韩国
|
I(1)
|
I(1)
|
Johansen共积性检验显示国际贸易论文,三国的GDP和出口[②]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3-5 Johansen共积性检验
|
协整方程个数
|
LnGDP
|
LnHFCE
|
LnFCF
|
LnEX
|
日本
|
3
|
1
|
-0.55
|
-0.52
|
0.05
|
韩国
|
3
|
1
|
-1.47
|
0.30
|
-0.01
|
建立协整关系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M),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论文网站大全。
2、VAR模型
前文分析可知,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可以考虑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将LnGDP、LnHFCE、LnFCF和LnEX一起置入VAR模型。经过多次试验,模型中AIC、SC都在最大滞后期取2时最小(-15.99613、-14.25781)。因此,本模型取二阶滞后,仅以常数项作为外生变量,表3-2记录了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3-2 VAR模型参数估计
VAR估计结果
|
LnGDP
|
LnHFCE
|
LnFCF
|
LnEX
|
LnGDPt-1
|
0.77
|
1.48
|
0.94
|
-5.86
|
LnGDPt-2
|
0.21
|
-0.28
|
0.08
|
7.28
|
LnHFCEt-1
|
-0.32
|
0.18
|
-0.73
|
0.38
|
LnHFCEt-2
|
-0.27
|
-0.28
|
0.16
|
-3.73
|
LnFCFt-1
|
0.28
|
-0.21
|
0.69
|
2.87
|
LnFCFt-2
|
-0.13
|
-0.05
|
-0.77
|
-1.21
|
LnEXt-1
|
0.16
|
0.01
|
0.43
|
1.00
|
LnEXt-2
|
0.03
|
0.03
|
-0.04
|
-0.27
|
截距常数
|
2.34
|
-0.25
|
1.08
|
2.95
|
保留各滞后项,将参数估计结果写成矩阵形式,其中Y=  ,具体如下:
Yt=   *Yt-1+   *Yt-2
+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确定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出口是否为江苏GDP的推动因素,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这四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表3-3报告了检验结果,我们发现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出口都是江苏GDP变动的Granger原因。
表3-3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零假设
|
Obs
|
F-Statistic
|
Probability
|
LnHFCE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
|
16
|
3.04
|
0.08
|
LnFCF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
|
16
|
3.27
|
0.07
|
LnEX不是LNGDP的格兰杰原因
|
16
|
14.58
|
0.008
|
4、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比较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出口对江苏GDP的相对影响,我们从动态的角度利用脉冲响应继续进行考察国际贸易论文,主要描述LnGDP对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
图3-1 LnGDP对一个标准差冲击响应的组合图

由图3-1报告了冲击发生后10期内GDP变动的动态机制。LnHFCE一个标准差新息对LnGDP产生了负向的冲击,并在第8期达到峰值0.03[③];LnFCF一个标准差新息对LnGDP产生的冲击为正向,第5期作用最明显,拉动GDP上升0.065个单位;LnEX对LnGDP的冲击亦为正向,滞后期与LnFCF基本同步,但作用效果弱于LnFCF。
5、方差分解结果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出口对江苏GDP的相对影响程度,用方差分解继续分析。方差分解表明了LnHFCE、LnFCF和LnEX一个标准差冲击对LnGDP预测均方误差的影响。表3-4报告了冲击发生后10期的方差分解结果。对GDP来说其自身的影响最大,在第二期大约5.84%的预测均方误差是由固定资本形成引起的,1.89%是由出口引起的,仅有0.41%是由居民消费引起的。各变量冲击对LnGDP的影响随着滞后的增加而加大,并在第7期达到最大。到了第10期,LnGDP预测的均方误差有34.55%由固定资本形成引起的,9.62%是由出口引起的,仅有5.67%是由居民消费引起的。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水平的预测作用要大于出口和居民消费论文网站大全。
表3-4 变量LnGDP方差分解结果
Period
|
S.E.
|
LnGDP
|
LnHFCE
|
LnFCF
|
LnEX
|
1
|
0.02
|
100.00
|
0.00
|
0.00
|
0.00
|
2
|
0.05
|
91.86
|
0.41
|
5.84
|
1.89
|
3
|
0.09
|
77.44
|
0.70
|
16.80
|
5.06
|
4
|
0.14
|
66.29
|
0.95
|
25.61
|
7.16
|
5
|
0.18
|
59.87
|
1.49
|
30.23
|
8.41
|
6
|
0.21
|
55.78
|
2.32
|
32.71
|
9.20
|
7
|
0.23
|
53.04
|
3.39
|
33.98
|
9.59
|
8
|
0.24
|
51.35
|
4.46
|
34.50
|
9.70
|
9
|
0.25
|
50.47
|
5.25
|
34.61
|
9.67
|
10
|
0.25
|
50.15
|
5.67
|
34.55
|
9.62
|
(二)日韩的比较分析
考察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选取日本逝去的十年之前的数据作为样本(1960-1990年)国际贸易论文,韩国则从朴正熙政变上台开始实施的连续6个五年计划,直至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757美元(1960-1992年)。
分析过程与江苏类似,首先是平稳性检验[④],日韩的各四个变量均存在一阶单位根,为I(1)变量。
表3-4 ADF检验结果
|
LnGDP
|
LnHFCE
|
LnFCF
|
LnEX
|
日本
|
I(1)
|
I(1)
|
I(1)
|
I(1)
|
韩国
|
I(1)
|
I(1)
|
I(1)
|
I(1)
|
Johansen共积性检验显示,两国的GDP和出口[⑤]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表3-5 Johansen共积性检验
|
协整方程个数
|
LnGDP
|
LnHFCE
|
LnFCF
|
LnEX
|
日本
|
3
|
1
|
-0.55
|
-0.52
|
0.05
|
韩国
|
3
|
1
|
-1.47
|
0.30
|
-0.01
|
建立协整关系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M),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图3-2 日本、韩国LnGDP对一个标准差冲击响应的组合图[⑥]
 
图3-2显示日本的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后续冲击是负向的,而韩国的冲击虽然是正向的,但效果弱于江苏;日韩的居民消费对GDP的后续冲击影响要大于江苏的水平;日本的出口对后期的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弱,而韩国比江苏强。
表3-5日本变量LnGDP方差分解结果
Period
|
S.E.
|
LnGDP
|
LnHFCE
|
LnFCF
|
LnEX
|
1
|
0.09
|
100.00
|
0.00
|
0.00
|
0.00
|
2
|
0.12
|
91.59
|
0.07
|
8.33
|
0.01
|
3
|
0.15
|
66.44
|
1.04
|
30.13
|
2.40
|
4
|
0.19
|
45.05
|
8.28
|
43.07
|
3.61
|
5
|
0.22
|
33.38
|
19.18
|
44.00
|
3.44
|
6
|
0.24
|
27.06
|
29.53
|
40.46
|
2.94
|
7
|
0.26
|
23.31
|
38.28
|
35.88
|
2.53
|
8
|
0.28
|
21.29
|
43.60
|
32.39
|
2.72
|
9
|
0.29
|
21.01
|
45.46
|
30.00
|
3.53
|
10
|
0.30
|
21.45
|
44.89
|
29.29
|
4.37
|
方差分解表3-5、3-6显示了对日韩两国LnGDP预测均方误差影响最大的短期是自身,但长期即变为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预测均方误差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而出口的影响程度是韩国大于江苏,江苏大于日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