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也适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做到三个统筹,即统筹公共课与专业课以及思政课内部各门课程的关系;统筹思政课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统筹不同类别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统筹公共课与专业课以及思政课内部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专业课普遍比较重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生存之本,但对公共课,尤其是对公共政治理论课抱有偏见,认为是政治说教,可有可无。教育部“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一文在总结中央16号文件颁发5年来的工作时说了七条经验,第一条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3]思政课是灵魂,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必须要放在优先位置上来。另外,思政课内部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得当,尤其是不同课程中重复的内容的关系。我们要站在整个思政课的高度和学生完整知识结构构建的角度,统筹安排详略和讲解的侧重点,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中讲到的“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题概论》第十章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讲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但是教师讲解的角度却不同。前者主要是从学生德才兼备的角度,要突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后者主要从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理论创新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角度来讲解杂志网,这样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二,统筹思政课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构建“大学工”、“大思政”教学平台。传统的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导致思政课教学部门与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各行其是、相互脱节,影响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正确的作法是统筹两部门之间的关系,构筑由学校党委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部或者思政部)学工处、团委、招生就业处、辅导员共同参与的“大学工”“大思政”教学平台,形成齐抓共管、优势互补的思政工作格局。
第三,统筹不同类别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公共政治理论课一般都采取大课堂教学,在同一个课堂上听课的学生,既有文科学生,也有理科学生,既有普招本科的学生,也有成教学生。面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学生,教师怎样既让文科生普招本科生“吃饱”又不让理科生成教学生“消化不良”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也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艺术。优秀教师能够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照顾到文科生、普本学生对理论深度的要求,又照顾到理科生、成教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通俗解释的要求,做到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堂中受益。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生动进课堂上、在扎实进学生头脑上下功夫,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7.htm[2007-10-2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30/info1280.htm[2010-07-29]
[3]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5/info1246864265526635.htm[2009-07-0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