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运用文化导入策略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_背景知识

时间:2013-04-10  作者:佚名

论文导读::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干扰是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能有效排除文化干扰。本文介绍了几种背景文化导入的策略和方法,将有助于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掌握和灵活运用多种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技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教学,背景知识,文化导入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

学生不能理解或接受目的语文化会严重影响交际的有效性。外语教学专家认为语言交际错误有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两种,并且后者的性质更加严重。

《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学和外语教学》一书指出:语言交际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参加交际者要有共同的语言;(2)他们要有共同的社会历史经验;(3)他们要有共同的言语情境。这三个要素中的第二点便是指语言的载储功能(cumulative functions),即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记录和储存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的能力。

人们在母语习得过程中,行动和思维一直受相关文化的熏陶,因而语言交际和理解中不存在文化障碍。但在学习和使用外国语言时,则不仅有母语干扰,还存在着本国文化的干扰。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时,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用中国文化去理解外国文化,从而造成理解困难甚至误解。

这种干扰反映在文化词汇上最为典型。文化词汇能否被理解也取决于它的文化内涵和它所能产生的联想意义是否为读者所知。比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但“dragon”在英语中代表邪恶的事物,含贬义。所以,我们把“亚洲四小龙”翻译成英语是“Four Tigers”。再如,蝙蝠(bat)在欧洲的民间传说中,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的势力联系在一起,如as blind as a bat,crazy as a bat等。如果说某人batty,意思是说他(她)有些反常。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蝠”与“福”谐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花卉也有种种象征意义:百合花在中文中象征纯洁、美好,而在美国被看作是死亡之花;白菊花在欧洲被看作死亡之花,而在中国则被当作“花之隐逸者”而倍受诗人礼赞……

语言还渗透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政治观念和宗教信仰。在中国背景知识,由于佛教有上千年的历史,许多人相信有“佛祖”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反映在语言上就有“借花献佛”、“我佛保佑”之说。而在英美等国,人们普遍信奉基督教、敬畏上帝,认为只有上帝才是全能、威力无比的。因此,有相关的话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上帝助之。如果再考虑中西文化差异的话,这句英文应该更准确地翻译成“自助者天助”,因为中国人更信“天”,如“靠天吃饭”、“天助我也”等就反映了这点。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英美等国,人们竟会把“My God”时时挂在嘴边。

二、背景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排除文化干扰的重要性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符号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文化的载体,它揭示文化的内涵。正是通过语言,文化才得以保存、继承和传递。因此,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的内涵。例如:No news is good news,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句谚语的语言符号简单易懂,但中国读者却难以理解。因为,在我们中国,杳无音讯不可能是件好事。其实这句话的文化背景是过去战争时期,信息传递不便,一般只有士兵阵亡,家人才能得到消息,因此,在当时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另一方面,文化制约着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的词汇无时无刻不附载着文化。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必须要了解使用该语言的那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否则容易造成语言的误用。英语中大量语言词语以及日常用语都同它所属的文化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如英国人见面常常谈论天气:“Lovely weather,isn't it?”这是因为英国的气候多变。

(二)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如,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倾向谦虚,常用“不行,不好”等来回应别人的赞扬;而根据英语文化,受到赞许,应马上说:“Thank you!”cssci期刊目录。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出席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而在美国,这类邀请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因而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

(三)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例如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背景知识,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如美国的“Time”(时代周刊)曾把尼克松访华说成是Nixon'sOdyssey to China,让人不得其解。其实,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的一部英雄史诗,描写Odyssey在古城特洛伊(Tory)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这里用来喻指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段漫长过程,不能不说意味深长。如果不了解这段故事,不知Odyssey是“漫漫历程”之意,就难以理解语篇的意义。

(四)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Holiday and Festival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等的由来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中国的一些节日与之相比较。

三、英语教学中背景文化导入的几种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内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谈谈高职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英汉两种文化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学生总是喜欢把英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这样的对话:(Girl): How old areyou? (Woman):Ah, it's asecret,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几岁了?”以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的隐私。类似这种情况,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religion? What have you been busy doing? So you're divorced, What was thereason? …

(二)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英语中的亲属称谓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存在指代范畴上的差别。

(三)创设对话的文化情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语言实践活动。以下举例说明几种文化语境的设置:

1.角色表演:例如Communication单元背景知识,学过有关打电话用语和如何进行有效交流之后,教师可自行设置情景,要求学生进行对话表演。

2.丰富课外活动:英语国家有许多节日,在母亲节与父亲节,老师可要求学生在活动课上自制卡片等作为礼物送给父母亲。在圣诞节,让学生准备好圣诞树、圣诞礼物、装饰圣诞节的彩灯来布置教室,并在这个氛围中给学生们介绍圣诞节的由来,让其中一个扮演圣诞老人。学生置身其中,表演着跟圣诞节有关的节目,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习得了许多西方文化知识。

(四)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上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五)进行归纳与总结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美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一个词中W代表Weight, A代表age, R代表religion, M代表marriage,由此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不问“吃了吗”,不问“去哪儿”,这样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注重文化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Claire Kramsch,Context and Culture inLanguage[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R. G. Hanvey, “Cross-CulturalAwareness,” in toward Internationalism: Readings in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Edited by E. F. Luee, Newbury House, 1979.
3.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8.(3).
5.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
6.宋飞.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1998(2).
7.杨平泽.非英语国家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1995.(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运用创新理念深化英汉翻译教学改革_趋势
下一篇论文: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现状与特色研究_教育论文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