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跨文化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_跨文化的人

时间:2013-04-10  作者:赵光存

论文导读::人类文化的共核使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成为可能,但是不同文化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有差异就会产生误解,造成文化冲突。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逐渐被交际法和跨文化交际法所代替。跨文化交际法与别的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它取代别的教学法是一种必然。最后,本文还提出了:语言、文化、交际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国文化与异文化的互动三种互动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法,互动,跨文化的人
 

引言:

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浪潮已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落”,在这个“地球村落”里,无论“村民们”原来的母语是什么,皆可以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英语已经不再是英、美等将英语作为母语国家和印度、新加坡等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国家的垄断语言了,它正在逐渐从这些语言变体中脱离出来,并在发生着蜕变,各种新的语言变体逐渐形成,为英语——一种国际共通语注入了新的血液,使它结构更加完善,表达功能更加强大。“扩展圈国家”操英语者甚至已经超过了“内圈国家”和“外圈国家”操英语者之和。英语交流的对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英美印新等国家人士,“扩展圈国家”操英语者之间英语交流的频度也在加强。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技能,更应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多种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跨文化的人。而跨文化交际法教学是和这些理念相符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也已经朝着这个方向改革,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素养已经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跨文化交际的普遍性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区之间,甚至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及同一社区内部也会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从而必定会造成价值观、世界观及思维方式的迥异,因此在彼此的交流中产生文化冲突和语用的失误是难免的。但是并非因此交流就会中断,因为各种文化就像一个个的圆,相互交错、相互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文化间的共核,是各种文化间相互沟通的基础。交际者必须沿着这条文化的共核,顺藤摸瓜,探索游离于这条共核之外的差异之处,深谙彼此文化的异同,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契合点,交际才能得以有效进行,才有可能减少文化冲突和语用失误(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这样,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热潮就被鼓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Edward Hall在1959年出版了《无声的语言》一书,它被许多学者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此书中,Hall对于时间、空间与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不同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在学会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跨文化交际学从此以一支独立的学科,崭新的学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尽管它的理论支撑还不很稳固,还没有一套十分成熟的理论体系,还在承继着语言学的衣钵,但是毕竟它越来越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致力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从那以后,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对跨文化的研究发展迅猛,成果喜人。在我国,自许国璋先生于1982年率先发表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之后,一大批学者致力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著作颇丰,硕果累累。

另外跨文化的人,跨文化交际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它正和其他学科密切融合。跨文化的思想已经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平台。由于跨文化交际法的文化特质及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使它成为继语法翻译法,交际型教学法之后引领外语教学的最前卫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跨文化交际法是大学外语教学的必然选择

跨文化交际法,简言之,主要指配合语言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通过语句,语篇学习外语,同时也在习得一种思维习惯、一种世界观、一套价值观念。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必须实现心理深层的调整,帮助学生形成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信念。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最终使命。而语法翻译法、交际型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法却忽视了这一点。

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是“用母语翻译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传统外语教学法,即用语法翻译加翻译练习的方式来教学外语的方法”(鲁宗干,2001)。其代表人物为奥朗多弗和雅科托等。语法翻译法可以夯实学生的语法基础,规范学生使用语言的语法规则,能够使学生说出规范准确的外语句子。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用母语教学,易于知识的传授。但是,由于这种教法的致命弱点是忽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敢开口讲英语,导致学习多年仍然不能和老外进行得体有效地交流,像哑巴一样;另外,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费时低效。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要求,这种教法注定要被新的教法所代替,交际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交际法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叫交际语言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teaching),是以有意义的交际为主要特征和最终目标的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方法。美国人种志学者和社会语言学家Dell.Hymes(1968,1971)被公认为交际法教学的首推者。Dell.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说话者要进行有效地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能力,还要了解语言是如何使用以达到交际目的的。即:说什么,何时说,跟谁说,怎样说和为什么要这样说的问题。另一位美国社会语言学家,Nessa Wolfson(1989:3)把Dell.Hymes的观点理解成说话者不仅要语言上表达准确,还要符合社会语境。后来这种理论就和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在上世纪70年代轰动一时,外语教学从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转向重点培养学生的目标语社会文化能力,即交际教学法。

交际法之所以能够风靡一时,其自身也有一些优点,表现在:第一,交际法重视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在具体交际场合的灵活运用,改变了“学无以致用”的情况。第二,交际法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真实情景,发展和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第三,交际法能创造融洽、自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从古板、枯燥、压抑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寓教于乐。第四,交际法发展了学生的话语能力论文开题报告。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不同,交际法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语言运用活动,学生接触到的和使用的不是孤立的词汇和句子,而是连贯的表达。

但是学习语言与文化就是要增强语言和文化意识,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开放、宽容、移情的态度。这样,外语教学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出现了跨文化交际法教学,把培养跨文化的人作为其最终的培养目标。

3、跨文化交际法

在论述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五个“三位一体”的发展趋势:

·教学法的演变:语法翻译法——交际法、视听法——跨文化交际教学法;

·教学大纲的演变:结构大纲——功能意念大纲——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语言的使用要求:准确——流利——准确、流利、得体;

·对英语语音的要求:nativespeakers----speakers with a good command of multi-culture----successfulcommunicators;

·学习者的要求: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

从以上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大纲的设计、语言本身的变化,还是对于对于语言学习者的培养目标、要求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处在一个动态的,从低到高,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在以上各个“三位一体”之间,还是每个“三位一体”内部各要素之间,都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鉴于此,对于外语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所学语言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规范,以期能与该语言群体的人们有效交流(外语交际能力);还要求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及其相应的具体文化的束缚,了解各种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开拓视野,培养灵活的、适于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取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法,以培养跨文化的人。

三、跨文化交际法教学模式

既然“语言——交际——文化”是捆绑式的三位一体,那么互动式跨文化教学法将是很不错的选择。抓住“交际”这个维系和推动语言与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交际”上下功夫,形成全方位的互动。首先是语言、文化、交际之间的两两互动,三者综合互动;然后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有中国文化与异文化的互动。使外语教学形成一个个的互动模式,使各个环节都动起来,得到激活。

·“语言、交际、文化”互动:改变传统的静态输入语言和文化知识的模式,以交际为激活手段,将语言和文化密切结合起来。教师要深挖语言中潜在的文化因素,比较不同的文化是以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然后适当加工,再以交际为手段,既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又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能力。比如,在处理《综合英语教程Ⅰ》中(高教版,邹为诚主编)western wedding ceremony时,我让学生先从词汇和语篇层面准确把握西方婚礼的一些特点:如地点、程序和婚礼上的主角等。然后,鼓励学生在课外搜集关于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文化知识,并能用英语表达。然后进行中西婚礼的跨文化对比,可以小组讨论或辩论,最后以独白、对话或短剧的形式展示结果。这样,学生在语言层面上掌握了有关中西婚礼的一些关键词和表达法;在交际层面上学生懂得如何进行中西文化的互动,能用英语介绍中西婚礼,并通过互动交际的手段(而非单调的传授法)在文化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行为能力。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影响评价效能的两个问题_教育论文
下一篇论文: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课外环境因素初探_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