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十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习动机的研究,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已经把动机理论应用到外语课堂教学中去。为此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在外语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动机。
论文关键词:动机,学习动机,外语教学,激发
一.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二十世纪的人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下终于相信;一切行为时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目前不满意或不感到兴奋的现实和未来显然较满意或觉得兴奋的状况之间的紧张情绪所造成的。心理学动机理论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学习动机,又称“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一)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学习能产生动机,动机影响并推动者学习,二者相互联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某适当范围内,随内驱力的增强,学习效率会随之提高。但是,如果内驱力继续增强,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则学习的效率反而会下降。心理学家耶基斯―多德森对动机与学习之间的这一关系详细的阐述,史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ow)。该定律表明,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适当水平会下降,也就是说,复杂任务的适当动机水平要低于简单任务的适当动机水平。如果我们面临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慢慢的进行,如果超支过急,就会出现许多错误。所以说,动机过强或弱都对学习不利,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中等程度的激发和唤起激发,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来进行分类,但人们一般都同意根据学习的自发性和目的性,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意引起的,不是由他自身提出来的,如学生家长提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动机是主要由奖励、竞争、期望等因素引起的,那么学习活动就会被看做成满足动机的手段,而不在仅仅是在于学习的本身,这就是学习的外在动机。学生的目标一旦达到了,他的学习动机就会下降。
A.奖励: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文化都会实施奖励制度和建立奖励系统,学习领域更是如此。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简化为“刺激―反应”的模式。简单的说,行为心理学家,研究了两类刺激:奖励和惩罚。如果一个行为被奖励,那么这一行为可能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一个行为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可能发生的频率就会大大减少。
然而,逐渐开始意识到奖励并不总是一直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时候会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产生消极的影响。滥用外在的奖励如引鸩止渴。学生对外在奖励的欲望会随着他受奖励的经验而增长。如果起初外在奖励是作为学习动机的辅助工具的话,那么他逐渐就会成为学习的唯一动机。今天当家长给孩子布置任务时,孩子经常会问“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既要看到奖励的积极效应,也要对奖励的消极效应有充分的认识。
内在动机: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是由他本人自行产生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由学习兴趣,求知欲,焦虑等心理因素引起的,把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追求的目标。把学习看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没有外在因素就能刻苦学习,这就是内在动机。一般来说,内在动机是比较稳定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A.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渴望获得科学知识,力求更深刻的认识世界。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方法,她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而且是乐在其中。一般具有学习兴趣的人,他的学习动机一般不会减弱。
B.求知欲:是学习动机的基础。求知欲来源于好奇心和探究。这种好奇和探究不仅仅人类身上有,动物也有。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是与生俱来的,这种好奇心会逐渐转化为求知欲。当新鲜的事物出现时,马上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马上想了解它,认知它。学生的求知欲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
C.焦虑:心理学家斯彭斯(T. Spence)认为,动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接近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它主要通过刺激情绪反应而对学习起强化或减弱的作用。高焦虑学生有着与低焦虑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中,有些与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关系。心理学家甘德里(E. Gandry)等人的研究发现,高焦虑学生自我形象较差,常常处于自卑,自责和担惊受怕的状态,甚至不敢表示自己的不同想法。由于自卑,遇到失败或挫折,会使他们特别沮丧,他们对冒险性行为不敢问津,好奇心较为低落。然而,如果一个处于低焦虑水平的人,给他增加一定的焦虑,会可能提高他的内驱动了激发,从而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二.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外语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这种语言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也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出的一种自觉、能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1.创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Krashen曾指出影响外语学习的三大因素:动机、自信和焦虑(Krashen,1982:31).根据他的发现,减少个人在课堂上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就课堂教学而言有必要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就能更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在外语方面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有了轻松的课堂环境,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消除对外语学习的恐惧感。
2.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在外语教学过程应根据教学大纲力求以丰富、逻辑性强的内容和新颖的方法,是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提高,而且也是他们在精神上感到愉快。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学习者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动机。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3.给予恰当的评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对外语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外语的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外语的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得到了教师恰当的评价,对学习外语动机具有激发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外语成绩。给予恰当的评价是教授外语不容忽略的策略。
三.结束语
外语教学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工程,而学习动机是决定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和对待外语学习者的动机问题,对于提高外语教学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阿依努尔,学习动机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杜福兴,谈英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和保持[J],外语教学2003(4)。
[3]刘明娟,肖海雁,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1)。
[4]李维,学习心理学[M],2000。
[5]张平,外语学习动机及其激发和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