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_教育学论文

时间:2012-03-26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业压力等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支持和应对资源缺乏引起的情绪、行为上的消极变化。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究其原因文章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学校管理、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论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原因,应对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的队伍在逐渐扩大,对于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的问题却罕有关注。学业倦怠的概念来自于工作倦怠的研究,是指学生不能顺利应对学业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是学生伴随于长时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学业倦怠是一组综合症状,它形成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有研究显示,当前的硕士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学业倦怠现象,其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处于中间不稳定状态[1]。这种状况不容忽视。

1 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的表现

目前,国内对于学业倦怠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高职生、中职生和中学生。不同的群体具体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1.1 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内心感到失望和挫折,认为读书无用,进而产生厌学心理,有的甚至退学[2]

1.2 行为不当:迟到早退、旷课、不愿意写作业,即使上课也不听课、不参加讨论;有的甚至长期不在学校,热衷于兼职、打工和实习。比如,师范类研究生半数以上学生长期在外做家教或者代各种辅导班;三分之二的学生很少与导师联系沟通学术问题,很少立志于做研究。

1.3 成就感低:在完成学业任务时,对自己评价较低。比如,阅读大量文献却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的。

2 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原因探析

对于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探析。本文对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原因探析也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2.1 客观原因

2.1.1 学校方面:管理和教学安排的不合理

第一,课程安排散乱。据调查,大部分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安排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要少很多。学制三年,但要学习的课程是无法填满六个学期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每学期都有课可上,势必会出现课程安排松散的情况。这样不仅给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带来阻碍,而且更容易出现旷课和迟到早退现象。据笔者走访,如果某课程老师不强调出勤率,甚至会出现一堂课只有两三个学生到场的情况。再者,学生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学校课程安排的散乱更容易与学生自身对时间的安排需要产生冲突。这样容易使学生空有想法而无法付诸实施,产生学校是在耽误自己发展的极端想法,对学习产生倦怠。

第二,导师管理不够严格。对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实行的是导师制,提倡的是自主学习。一方面,导师不同,学生状态也不同。笔者走访了部分硕士研究生,分别属于某师范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导师。发现,声称自己导师很严厉,经常组织小组讨论和布置任务太多的学生,普遍具有学习积极性;而认为自己导师比较好交代,一学期都不见几次面或者很少布置任务的学生普遍具有学习倦怠倾向,经常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2.1.2 家庭方面:生活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第一,硕士研究生入学时至少有二十二三岁,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供应子女读书到硕士本身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遇到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自身又很想继续求学的情况,经济压力就会显现出来。即使学生获得公费名额并且申请到一些奖助学金,也无法完全应付日常所有开支。因此,经济压力便成了学生安心读书的阻碍,甚至成为学业倦怠的诱因。

第二,即使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硕士研究生也可被称为高级知识分子。因此父母会对他们产生过高的期待,对子女产生不切实际的要求,造成他们心理不必要的压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第三,部分研究生家长热衷于和别人比较。一方面为子女的高学历自豪,一方面又觉得上学耽误了赚钱和结婚。家长时常在子女面前说某某某现在赚钱很多,已经有房有车,或者某某某的子女已经结婚生子,羡慕对方享受儿孙承欢膝下的幸福。因而,或者催促子女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学校,要抓紧时间找工作;或者积极安排子女相亲。这种盲目的比较付诸于实践,破坏了学生学习的良好心境,久而久之产生懈怠情绪,荒废学业。

2.1.3 社会方面:人才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过大

第一,在当今的学历社会,硕士研究生的一纸文凭到底有多少分量?博士、博士后、留洋博士等等各种更高层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时候,硕士研究生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这样看来,硕士研究生不过是知识分子海洋中的一颗小虾米,很容易没有了自己的竞争力,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第二,就业问题,是一个被来回翻炒很多年却似乎永远不会降温的话题。就业形势的严峻有目共睹,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到三年,进入校园不久就会面临就业问题,浮躁气息蔓延到校园。很多工作单位,不仅要求学历,还要求有各种专业的和公共的等级证书,甚至要求几年的工作经验。扑面而来的就业压力,让硕士研究生无法稳如泰山的坐在实验室搞学术,部分研究生更会认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读书无用。

2.2 主观原因

2.2.1 学习动机不强

所谓学习动机,指的是学生个体内部促使他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动过程。学习动机复杂多样,可以归为两类:外加动机与内在动机【3】。部分硕士研究生在两方面均有所欠缺教育学论文,因而导致生活懒散,学业倦怠。

第一,考研动机的偏差导致内在动机减弱。部分研究生当初考研仅仅是为了暂时逃避就业或者混张硕士文凭,对学习本身缺乏兴趣,不愿意为学习付出努力,当然也很难取得成果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学校奖励机制薄弱导致外加动机不足论文提纲格式。对于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利用奖惩手段引导他们的外加动机,就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然而,据了解,大部分学校设置的奖学金种类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一学期评一次,再加上名额有限或者奖金数目过小,无法有效唤起研究生学习搞科研的热情。

2.2.2 竞争意识薄弱

关于竞争意识,我们发现本科生不如高中生,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大部分研究生入学后就等着毕业那天领取文凭,认为能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就是读研的最终目的,对于三年的学习生活并没有详细的规划和目标。高中生拼命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本科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奖学金,而不少在本科时数次拿到奖学金的学生,读研后似乎达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能在学校安逸的生活就已经心满意足。这种学习上的散打状态导致丧失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引起学业倦怠。

2.2.3 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生,属于自主性学习。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所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大量课外时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我提高。另有部分学生空有计划,但是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让惰性成为生活的主导,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无序的时间管理和无力的自我管理,导致了对学习的懈怠,久而久之形成学业倦怠。

3 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应对策略

3.1 学校管理方面:

3.1.1 考核方式日常化。研究生重在“研究”二字,而研究本身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成就。所以,研究生考核制度除了考核对一门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外更应该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考试与出勤率考察外,应该鼓励教师多安排学期中任务,讲考核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比如,每周读书笔记汇报,每月阅读文献综述,可以形成一篇小文章。形式可以多样,重点在于加强对研究生日常学习的督促。

3.1.2 学年划分明确化。比如,研究生的课程很少,可以集中在两到三学期内完成,将被分割的课余时间形成整块。学校将学年划分阶段化,明确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明确时间管理,完成学校要求的专业课学习并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使得有自己想法的研究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实践。

3.1.3 实践活动充分化。学校或导师通过自身拥有的资源,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运用到所学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摒弃“学习无用论”,更直观的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

3.2 自我管理方面:

3.2.1 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研究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学习的价值所在,增强对所学专业的兴趣。鼓励学生多于导师交流,去体验导师在专业领域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智慧,从而激发自己对知识的渴求。深化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辅导员老师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排除干扰,找到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

3.2.2 转变学习观。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的生存理念。硕士研究生决不能把硕士学位证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真正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态度决定一切,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摆脱学业倦怠的关键。

3.3社会支持方面:

3.3.1 家庭情感支持。家庭成员素志的高低和家庭环境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相当大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研究标明,不良的家庭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行为异常[4]。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家庭因素而言,我们要鼓励家长对子女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并且,当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变。从而避免良好的学习状态被物化的社会所侵蚀。

3.3.2 社会环境支持。和谐的社会本身有利于成员的心理成长和健康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社会应大力肯定“知识就是力量”的精神追求,在学校周边环境中,所有不符合规定的娱乐场所都应该取消。学校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纯净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社会要积极响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的“创造公平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公平就业。比如,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摒除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和应届生歧视。这样硕士研究生就不必担心毕业后年龄偏大而找不到工作,也不必担心毕业后没有工作经验而失去很多工作机会。因而,就会减少研究生上学期间兼职实习的比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坐下来搞学问、做研究。

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倦怠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日益显著,本文只是对其做了简单的讨论。在今后的研究中,本文将针对硕士研究生这一逐渐庞大的群体对其学业倦怠问题进行分类和详尽的探讨,进而提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程陶,李纳娜.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专业承诺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研究,2008,1(2):91-96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业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005,(05)
[3]桑青松主编.学习心理研究[M].2010年2月第1版.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143-145
[4]姚本先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2008年1月第1版.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304-30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论文:整合框架下外语教学生态化研究_课程整合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