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我需要得以满足、个人潜能得以发挥、职业理想得以实现所获得的持续的个人体验。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到自身、组织、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这几方面,寻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途径。
论文关键词: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是衡量教师群体客观生活状态和主观生活质量的一杆标尺,它是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满足感、成就感、愉悦感和价值感等因素的有机统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精神性和利他性的双重特征。
一、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基于教师职业的复杂的情感体验,它受到自身、组织、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和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感、职业成就感与满足感、人格特征、组织环境与社会环境、师生关系等因素有关。
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实途径
(一)还教师职业以本来面目,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
所谓职业,就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的一种社会分工,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中的一个岗位、一种职位。教师职业也是一种分工、一种职位,只不过就不同的教师个体而言,有的是主动选择的,有的则是被动接受的。教师的职业既特殊又普通,特殊就在于它是一种教书育人的社会分工,关系着社会成员和整个社会的未来,普通就在于它也是众多社会分工中的一种,从这一点上而言,教师职业是和其他职业没有本质区别的。既然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我们就应该用冷静而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他,而不能用过高的社会要求来“神化”教师,不能一味的赋予教师过高的角色期待。
以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职业是被神化了的,不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都是用一种近乎神化的色彩来包装和渲染这个职业。对于教师的职业定位过多强调了教师是社会的代表,是社会规范的代言人,过分要求教师用社会理想中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而忽略了教师自己内心的声音。在这种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意识压抑了个体的个性意识,教师的角色自我代替了个性自我,让家长和社会产生了一种普遍观念——即教师是标准的完人形象,教师是没有错误的,教师也是不应该犯错误的。这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教师的个性长期被职业角色的神圣性所掩盖,师生之间无形当中产生了道德和人格上的“鸿沟”。
对大多数献身教育的人而言,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首先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和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才是一种值得奉献的事业,任何忽略职业层面而空谈“事业”的论调都是得不到广大教师真心认可的。因此,尽管教师是可爱的,也应该是可敬的,但教师的需求、教师的地位、教师的发展都是教师理应追求的正当的前提条件,这是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基本、最应该得到满足的价值归属。
还教师职业以本来面目,并不意味着降低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因为个体的正当要求和较高的道德水准并不相悖。
(二)重拾职业尊严,重建角色认同
教师能否体验到职业幸福感,关键在于教师要找回自我,找回做教师的尊严,转变对职业的看法,从而重建自我角色认同。
教师对角色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对教师角色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追求,因此,教师要注重角色学习,掌握角色行为的规范要求,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各阶层对教师职业的不同的角色期待。充分理解教师角色,适应环境与时代的变化,肯定自我价值。
教师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感,如职业满足感和职业成就感,来源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体认上,来源于教师的职业尊严。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经有过这样的标准:“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的进行创造。”叶澜将他的这句话理解为教师“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着重强调了教师精神生命在职业生活中的激活与焕发。她认为需要跳出原先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定位,“只有认识到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才可能把创造还于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才会有内在的尊严”。
教师的职业尊严是教师对自己特定职业的社会价值的自我评价和确认,它建立在教师对这一职业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上。由于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从而期待得到肯定性的自我评价;由于体验到教书育人的无尚光荣,而产生了职业自豪感;由于打破了对于职业的陈旧的社会偏见,而建立起来的自尊心;由于自己培养的学生健康成长,桃李满天下,从而感受到的成就和满足……教师的职业尊严会内在的推动和引导教师的价值判断,使他做出最有意义、最为合理的行为选择,促使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我实现,让自我与职业完美的融合。
(三)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缓解角色冲突
要想获得职业幸福感,教师还必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缓解职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角色冲突,增强自身的角色适应能力。
教师的角色冲突主要与教师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及角色行为失范有关。教师在进行自我角色调适的时候,要学会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的、合理的角色行为,有意识的增强自己角色转换和角色协调能力,缓解角色冲突。要知道,角色冲突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角色转换和角色协调使它降到最低限度。而角色转换的过程又必然伴随着新一轮的角色冲突,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角色学习,通过观察、反思来提高自己的角色扮演能力,使角色得以成功转换。面对诸多角色交错时,教师要努力缩小和平衡各种角色之间的差异,在多种角色难以调和的时候,选取最有价值的角色扮演。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同事、社会的沟通,适时的表达自己的角色意愿以取得深入的理解,实现角色自我与个性自我的统一。教师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合理评价自己,少做消极的自我暗示,代之以积极的自我暗示。工作与生活要平衡对待,有张有弛。例如,在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抽出时间多到户外走一走,去健身场所做运动,在流汗中放松自己的心情,化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时,要乐观的、积极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面对现实来选取有利对策加以解决,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微笑面对生活,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学生的同时,不忘自己的精神成长。
提高自我调适能力,缓解角色冲突对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组织中和社会上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与同事融洽相处,多理解,少埋怨,多分担,少推诿,形成通畅的人际沟通渠道,为自己也为他人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成长环境。
(四)重建评价体系,优化管理制度
从学校方面讲,教育管理者应尽力减轻教师的角色负担,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角色扮演环境。对教学少一些干涉,多一些自主,让教师有教育教学的自主权。组织管理者要抓好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引导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学校应该切实改革原有的评价机制,运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模式,改变过去唯学历的错误观念,注重教师的实际能力,多角度、多纬度的评价教师。
另一方面,学校要通过调整教师的角色关系,减轻教师过重的角色负担,来逐步消除教师的角色紧张,缓解教师的角色冲突,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营造一个有利的组织环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