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管理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时间:2016-02-14  作者:吴元禄

摘要本文从“建立学习型组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课改中校长的管理行为”、“着眼于人的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等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的有效管理进行探索。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

一、 建立学习型组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课程的实施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充满机遇和挑战。为此,我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管理主张,把新课程的实施看作是挖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习发展潜力,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时机。

(一)营造学校精神文化,强化教师间合作的管理理念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而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它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学校的外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骨架,那么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早有精辟的论述:“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在学校的管理中,坚持“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办学宗旨。以“观念立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塑校、质量强校、管理优校”为治校方略。教育实践构建“创新教育,整体育人”特色,实现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多元整合,达成“办学高品位、管理高效益、教师高水平、育人高素质、环境高标准”的办学特色。

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文关怀精神,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新课程下学校的管理应更重视人的尊严,遵循人性形成的规律,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把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机地在教育过程中统一起来,以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学校发展计划来激励师生,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并同时体验到学习工作更有价值和更有尊严,从而为学校持续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宽松、和谐、平等、尊重、合作的人文环境是高水平的管理。一是强调管理的平等性,二是强调管理的合作性。管理的平等性,有指挥和被指挥之别,但人格是平等的。管理是一个信任问题,没有信任就没有管理。管理的合作性,即学校管理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抗,而是一种合作,通过共同合作实现任务的完成,效率的提高,个人的成长,学校的发展。由此衍生开来,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备课组之间、校校之间,都是合作关系。如果工作中能贯彻平等、合作思想,学校的管理就能搞好。

“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②。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多表现为管制、监控、批示、命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如今,教师的知识更加丰富,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以及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境界大大提高,以此为基础,必将学校的管理推向新的境界。其一,全员管理将提到新的高度,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其二,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将会大大激发教师的主动精神,不再是被动地在常规制度束缚下工作,而是自动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其三,通过管理文化,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使学校成为密切协作的团体。其四,顺应形势、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塑造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必将大大增强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保证组织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

(二)搭建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强化新型教师的业务发展

崇尚理论、认真读书、勇于实践,这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必由之路。“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方向迈进”,“师德高尚、知识广博、业务精湛”是锤炼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推进实施“名师工程”的人才战略,建立教学骨干市、区、校各级梯队,加强对市区级教学骨干的培训,为他们创造条件,为他们搭建一种比较好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使他们能够在教育理论、教科研能力、专业水平、教学实践水平、课堂教学驾驭能力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在评优课、展示课、示范课中锻炼成长,在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以教学反思为主线,强化教师教研与科研融合的专业发展

教研与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经,在新课程中要强化二者融会贯通的研究方式,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反思,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各学科一线教师担当教研与科研的团队,让他们自始自终都是以科研的态度、用科研的方法从事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真正感悟到工作的意义,感悟教育的快乐,使自己的专业潜能最大化地发挥并创造出新的成果。

1.自我反思——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力量

在共同教研活动中,要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来源。自我反思是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2.同伴互助——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条件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积极进行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指教师集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本研究形式,它以自我反思、自我开放为前提,以形成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经验分享、合作互助、共同成长的校本文化特色为归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它主要包括对话和协作两种形式。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为此,要切实改造学校教育的情境,营造一种教师内部自由争论的气氛,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民主的、开放的讨论领域。

3.专业引领——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

专业引领是通过教研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的对话,重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强化教研专家的服务意识,提升校本教学研究水平的过程。专业引领的过程实际上是教研专家、教师与教师群体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就其实质而言,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实践之问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的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受其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二、 新课改中校长应有的管理行为

中小学校长不但要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现代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能力,还要建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具备战略思维能力,富有变革精神和创新精神。新课改中校长的应有管理行为包括:

(一)帮助教师建立新的角色模式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校长应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帮助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校长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相关的课程改革的培训班,参加相关学科的课改展示活动,帮助教师对新课程能够准确地理解、诚心地接受、热情地投入,并有效地运行。让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检验、完善和发展新课程,并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改的教师角色要求是:第一,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桂系时期广西特种部族教育的实施
下一篇论文: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现状与研究--以丽江市两所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