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各党校图书馆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在中央党校以及各省级党校的统一规划协调组织下,根据本校文献格局、人力、经费等现实条件和党校教学科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主题,系统地从书刊、音像资料、数据库及其它文献中摘录有关信息,运用信息重组技术,深度标引和序化,揭示其价值,制成具有实用价值而又新颖独特的数据库。
3、加强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专题特色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补充新数据的工作,一般采取边建设边使用的方式,以期早见成效。无论建设速度快慢,一定要保证数据库的质量。数据库的质量高低是决定特色库成效大小的关键。影响数据库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数据库内容的广泛性、真实性、价值高低、加工质量,检索方式是否方便适用,元数据设置是否满足读者需要,著录格式是否规范统一,界面是否美观实用,等等。建库人员必须严把质量关,从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筛选开始,就要制定详细的采集标准和规则;数字化加工标引,必须根据资源的不同类型、存取要求,遵循不同的标准来操作,确保各类数字化资源准确、清晰、美观,存取方便;网页上要设置方便的渠道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完善数据库。
4、加强与各方的合作
党校系统特色数据建设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一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要合作,要有一定的分工,不重复建设,互相提供资源,我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就与多家图书馆签订协议,形成分工与协作;二是图书馆与校内相关部门要加强合作,如要建立本校的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就必须与科研、教务及教研部门配合,才能做到资料准确、详实、不遗漏,一旦所建数据库将数据搞错,或者有所遗漏,必然会造成不好影响,而对资料的收集必须依赖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的配合。
三、强化外部保障,确俣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图书情报机构的永恒任务。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特色数据库建设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体制、机制、政策、经费、人力资源等外部保障措施,否则将难以为继,形成热闹开始、惨淡收场的局面。
1、组织保证
党校特色资源数据库中,少数是可以由各党校独立完成的,但大量的需要共同建设。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和健全的协调机构,否则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和稳定发展的。
对党校系统来说,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解决组织管理机制问题,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实行宏观指导下的分散管理体制。也就是改革现有的学会工作,将全国党校文献信息学会和中央党校图书馆的相关职能合并,成立全国党校图书馆协会,使之成为一个具有英美图书馆协会性质的行业管理机构。其职能主要是加强对党校系统图书馆事业的宏观政策调控,制订党校图书馆条例和标准,加强交流与协作,组织和完善党校图书馆活动,促进党校图书馆的利益等。在资源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以及在信息沟通、技术规范的采用与制订、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应加强各区域党校图书馆协会建设,使之在全国党校图书馆协会的领导下,承担起各区域党校图书馆的行业管理职能,从而形成由全国党校图书馆协会、各区域党校图书馆协会逐级管理各区域党校图书馆的集中管理体制。从而把各区域不同层次的党校图书馆统一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互分工协作的图书馆集团,更好地开展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
2、制度保证
管理机制体制的创新只是党校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要真正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则需要依靠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相宜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其中最关键是要建立恰当的利益协调机制,合理解决各承建单位之间、承建单位与非承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
3、人才保证
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一支能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具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外语水平,较强的开发信息产品能力的建库人员队伍,建设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就成了空谈。因此,应对建库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编目等相关技术,熟练运用标准的机读目录格式及其著录规则,掌握相应的建库技术规程,并会使用采用MARC格式设计的编目软件,为数据库的建立做准备。同时,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除了建库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要有相关专业的专门人才,以便对特色文献进行有效的鉴别和判断,提高特色资源数据库质量。
4、经费保证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虽然是图书馆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但仅靠图书馆自己的常规经费来完成之项工作是无法办到的,因为它的建设需要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尤其是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特色数据库必须要有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从哪里来?这需要在争取学校对特色数据建设进行人、财、物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多方支持。一是政府的支持,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应得到政府支持,进行科研立项,获得政府投入。二是与有关部门、企业等社会各方合作,获取一定的经费支持。
5、改进共建共享的方式和办法
随着网络化的普及,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利用电子邮件可以快速实现馆际互借,利用高速网络可以进行远程检索和传送等等,这样就实现了更高的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因此,各党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服务。一是在资源建设的经费上加强合作。在购买文献资源(主要是电子资源)时,对于使用频率高的可以协商团购,以降低购买的成本;对于使用频率低的,但又是教学科研必须的可以协高分别购买,互通有无(使用远程登陆);对于有些价格特别高的,可以共同出资购买,使用远程登陆的方式。这样通过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既可以节约大量经费,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文献传递系统。通过复印、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递文献;三是开展联机编目,联机检索。各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利用中央党校图书馆的数据,来完成各自的编目工作,并向其提供各自馆藏信息;同时还可从网上获取其他馆的特色数据库中的文献信息。四是组建成全国党校系统参考咨询网,向教研人员提供网上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规划(2006—2010)
[2]我国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J].2008(7):36—38.
[3]论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J].2005(3):37—3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