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高等学院教学评价和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时间:2016-01-29  作者:谭莹

内容摘要: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评价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层级管理体制和指标体系的僵化,教学评价活动缺乏教育主体的主动参与,使教学评价在某些大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改进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方法,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管理体制

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保障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诸多影响教学质量因素之中,教师无疑是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思维习惯、个性品质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此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充分保障教师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院校逐步借鉴西方教育评论和方法,普遍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教师教学评价在高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目标调节和导向作用,可以指导学校教学工作,及时调整学校教学活动的进程,获得较全面的教学信息。(2)区分优良、分等鉴定,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校风。(3)有助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督促、激励教师改进教学,促过教学工作顺利进行。(4)问题诊断作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密切师生关系。(5)有助于教学研究的推动和开展,有助于课程建设的深化。

二.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基本上采取的是西方大学“指标—量化”方法模式,可分为“分解目标、确定权集、量化测定、数据处理”四大步骤,强调指标体系的可测性和行为化,追求数量化的测量结果,强调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一般认为这种方法适应于受检性较强,进行合格性评价和相互评比的教育活动,而不适应于主观性较强的评价活动。综合性高校课程体系复杂、学科差异较大,更不适应采取这种统一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这种以评比为目的指标体系难以反映评价对象的全面价值和个性特征,难以发挥科学的评价、诊断和激励功能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具体来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评价性体系按构成性要素逐级分解,难以把握教学质量的整体特性。我国实行的教学评价体系采取因素分析法,孤立地分析各指标达标状况,忽视各因素相互作用和整体效应。其全面性、真实性及客观性是值得怀疑的,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同行认同度。

(2)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学校领导干部,评价自上而下,教师没有成为评价主体,没有发言权,难以保证被评价者真正、主动地参与。同时,运作机制方面,教务处、教研室和各院系之间没有形成流畅的循环系统,割裂了评价行为,也背离了评价的初衷。行政式的评价方式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甚至于造成抵触情绪。

(3)评价指标确定的局限性难以反映评价者的水平。“指标-量化”模式只注重指标的行为化和可测性,难以行为化和量化的指标被设计者抛弃,过分注重是否达标,忽视具体的评价目的。评价信息只关注年度考核,收集信息不全面,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4)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缺乏科学合理的过程保证,难以达到评价的目标。评价结果使用不够,没有及时反馈给老师,没有与老师进行积极地沟通,及帮助老师改进教学中的问题。

以上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现有的高校教学评价陷于进退维谷的困境,难以深入进行,背离了教学评价的初衷,难以发挥真正的评价作用。从目前高校实践来看,许多院校往往从“上级评教”的立场出发,在教师教学评价和管理过程中完全排除教师的参与,完全忽视甚至否定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因素。师生对评教的过程、方式不了解,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就会缺乏评教积极性;评教过程不透明,师生对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有怀疑,就不会理会反馈信息,甚至于感情受到伤害。评教结果不及时、科学反馈,教师就无法根据评教结果改进教学水平,教学评价的可信度会大大折扣,可能使教学评价流于形式,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评教体制失败。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综合性高校现存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作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改进管理体制发挥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高校管理体制的僵化、教学评价目的的偏离等因素造成的,我们应该以人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改变行政式教学评价,创造健康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求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综合性高校不应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应合理修正评价指标,补充相关定性的指标,以适应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教师职别等因素制定灵活的考评标准,重点考核知识更新水平、分析能力、条理性、工作难度、与学生协调能力,学生的接受程度,科研能力及教学创新意识等。

(一)改善教学考评机制,改变“行政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学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评应注重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机关的三方沟通。(1)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过程中最有发言权,学生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评价也有不科学的地方,本人在2006年曾作过相关的调查,表明学生的动机和情绪影响教学质量的评价,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对评价中教学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应改变目前单一的评价主体,形成由学生、同事、专家或督导人员、自我评价、领导评价为一体的完整性的评价体系,同时考虑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合理确认权重。(2)同事对教师授课内容了解、熟悉,对教师本人特点更易掌握,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并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同事间的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从各高校的评价主体中同事评价只是走形式,并未起来应有的作用。(3)专家和督导人员从教师教学的整体效果出发,与学生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有利于对教学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4)在欧美很多大学的评价体系中,教师自评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能让教师重新思考、评估自身的教学工作,调动教师自身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目前高校,教师自评工作很少开展。(5)领导可重点观摩评价优秀及不好的课程,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及缺陷进行及时的评估,并在全院教师中推广。

总之,教学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完善教学评价测量的维度结构,建立合理的测量体系

影响教学质量的维度因素是多重的,结构是复杂的,即不能面面俱到、不分主次,也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书育人的使命,应着重对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严谨治学态度、课程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谐的人格魅力进行测评。(2)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处理。我国的教材相对落后,所以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应鼓励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过程,要测量教师能否能动性地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阐明重点、合进拆分难点。(3)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任教师遭遇和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四川师范大学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论文:新形势下党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和共享的对策思考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