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浅论伊斯兰的教育观

时间:2015-10-20  作者:马全龙 马少彪

内容提要: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不同文明所孕育的教育观不一样,相应的所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人才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理所当然培养出的人才也是不同的。欧洲文明培养的是优胜劣汰,征服自然的科技型人才;中华文明培养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型人才;而伊斯兰文明培养的是两世兼顾,追求两世幸福的,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每一种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系,伊斯兰文化也不例外,伊斯兰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方法机动灵活,。伊斯兰教育就是培养这个世界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也即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
论文关键词:伊斯兰,教育

一、经训勉励人学习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

“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3:18)

在这里真主先提到“真主”,然后提到“天神”,又提到“学者”,充分说明伊斯兰给学者以很高的地位。

又指出:

“信士们不宜全体出征,他们为何不这样做呢?每族中有一部分人出征,以便留守者专攻教义,而在同族者还乡的时候,加以警告,以便他们警惕。”(9:122)

这里“专攻教义”就是学习,“加以警告”就是教育,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的人既是在战争期间也可以不出征,而专攻教义,以便出征者还乡时进行教育、劝戒,以便他们警惕,不居功自傲。战争是残酷的,很多事务要为战争让道,为战争服务,似乎“战争高于一切”,而在伊斯兰的《古兰经》中,真主明确规定学习贵于参加战争,这充分说明伊斯兰对学习的重视,对学者的尊重。

类似的内容还有:

“你说:‘我的主啊!求你增加我的知识。’”(20:114)

“真主的仆人中,只有学者敬畏他。”(35:28)

“有知识的与无知识的相等吗?”(39:9)

“真主将你们中的信道者升级,并将你们中有学问的人们提升若干级。”(58:11)

真主在《古兰经》中多次提到“知识”、“智慧”、“学者”、“学问”、“学习”等。

在伊斯兰教中,《古兰经》是天启——真主的语言,最高的经典,是每个穆斯林必须要奉行不渝、必须要遵守的。“圣训”是指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公元570-632年)的言行录,同时,也包括他所赞许和默认的圣门弟子的言行。在伊斯兰教的经典中,圣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其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对伊斯兰教教义和教律有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外,对穆斯林的待人接物、饮食起居都有详尽的说明,当然对伊斯兰的教育也不例外。圣训中同样多次强调穆斯林要学习知识,重视教育,尊重学者。

先知穆罕默德说:“求知,是男女穆斯林的天职。”

先知不仅将求学定为穆斯林的天职,还倡导穆斯林要终身学习:

“求学应从摇篮到坟墓。”

先知还提出,有益的知识,不论在何地,不论是谁讲,都要积极前往学习: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还说:“学者之墨汁,贵于烈士之鲜血。”

烈士的归宿是天园,烈士之贵,难以企及,烈士的鲜血,滴滴回赐无量,代价就是天园。先知说“学者之墨汁,贵于烈士之鲜血”,先知将学者的墨汁置于烈士的鲜血之上,因为学者的知识能益济人类,导人于正道,启迪迷茫,并能传承永世而不绝。

二、伊斯兰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文化的人格化。每一种文化都要根据其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符合其核心价值观的理想角色,据此,人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允许的,可以干,什么事情是禁止的,不可以干,人生在世,应追求何种知识,应确立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如,中国儒家文化培养的理想角色是“内圣外王”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其理想的人生目标。伊斯兰认为人类作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居于无上光荣的地位,作为“代治者”,就要负责任地治理好大地,不能肆意妄为,无论一国之君,一家之长,还是一个人自己,都肩负着各自不同的义务并对其负有责任。 伊斯兰教育培养的理想角色是“白天的斗士,夜间的修士”,其人生目标是:成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奉真主的旨意,管理好这个世界,建设好这个世界。伊斯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这个世界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也即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这个世界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既不应是整日奔波于俗务之中,醉心于现实的物质和感官享受,无视宗教义务和精神追求的人,也不应该是沉湎于念经、祈祷、斋戒、礼拜等宗教功修之中而忽略和放弃对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的人;而应该是今世与后世兼顾、出世与入世并重、物质与精神统一的人,这种境界达到一种极致,便成为白天的斗士(意为白天到处奔波,履行社会义务)、夜间的修士(意为夜间离群独出,潜心思考,礼拜真主,修身养性)。 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他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6:165)

圣训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放牧者,都要为自己所放牧的负责。”

伊斯兰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

三、伊斯兰教育的方法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育体系,伊斯兰文化也不例外,伊斯兰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方法机动灵活,并且不拘一格。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所有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各种文化、各个民族、世界各地所共有的一种教育方法。人类自来到这个世界起,就要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其启蒙老师。伊斯兰的家庭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孩子的信仰端庄,在呀呀学语时教导他或她念 “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其次,父母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的做人常识,包括做人的品质、待人接物的礼节和在社会上谋生的具体本领。圣训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放牧者,都要为自己所放牧的负责……妻子是丈夫家的负责人,她要对其家庭负责。” 这里,“放牧”和“负责”,也包括对家人的教育义务、教育责任。父母有教育子女的义务和责任,丈夫也有教育妻子的义务和责任。

(二)清真寺

我们都知道,伊斯兰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礼拜的地方,是拜真主的场所,是伊斯兰宗教活动的基本场所,是穆斯林社区的中心。清真寺除了是伊斯兰宗教活动的基本场所外,还是重要的教育机构,文化中心。这一传统始自先知穆罕默德,先知在麦地那于公元622年建起第一座清真寺开始,就在清真寺率众礼拜,同时向圣门弟子教授《古兰经》和其他社会知识。先知之后,“哈里发”们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世界各地的清真寺礼拜之余,聚拢在哈里发、伊玛目周围,学习《古兰经》,聆听有关先知的嘉言懿行。清真寺教育有初、中、高三级。初级教育,主要是针对穆斯林儿童,教授《古兰经》诵读、算术、绘画等,属于启蒙教育,类似于小学教育;中级教育,主要针对穆斯林青少年,教授《古兰经》、圣训、伊斯兰律法为主,兼授数学、天文、地理、语言、逻辑、哲学等,通常是教师坐于廊下或院中,听者环坐其周围,来去较为自由,与现行的中学教育相类似;高级教育,邀请各地有造诣的名家,开讲座,或独立钻研,和大学教育相类似,主要是培养伊斯兰的高级人才。

(三)图书馆

伊斯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世纪的主要城市如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等,都设有设备完善,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的图书馆。统治者每征服、占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就广搜书籍,建立图书馆,将各类书籍保存于图书馆之中。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内涵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枣庄经济学校尝试以新的职教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下一篇论文:浅谈大学生实习导游的心理压力及心理调试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