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水到渠成”什么叫“厚积博发”?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时期,从地方到朝廷,设立各级各类考试。而书生学子们除参加乡试到廷试的考试外,无论是在私塾还是在家教,恐怕没人做习题练考试。也许本人孤陋寡闻,我们无论从历史资料上还是古典文学中,知道许多勤奋好学,感人至深的典故范例,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中都详细记载了古人怎么发奋读书,没说他们怎么刻苦练题。因此,从古代到近代,才有那么多仁人志士,那么多才高八斗文章盖世的不朽人物。才会出现像7岁成诗的洛宾王、7步成诗的曹植,文豪巨匠李白、苏轼、范仲淹等等等等;才会有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化巨匠鲁迅。试想,如果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里,寿老先生让他不是练题,就是考试,我说一句笑话,那在黑暗无比的旧时代能不能出个鲁迅,用不朽的文章呼唤麻木的人民?而革命史上伟大的毛泽东毛泽东太伟大了,现代人比我更清楚,不敢在这里多说,只想强调一句,这些伟人谁不是从受教育成长起来的呢?他们的才智决不是靠做习题练考试练出来的吧?
确实,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需要也不能靠练题、考试。
书,是靠教的。注入式也好,启发式也好;现代化手段也罢,古典式教育也罢,总是要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思想、书中的意思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会、让学生掌握。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上了考场,自然会考出成绩。什么叫“水到渠成”?而这“水”对于老师来讲,就是认真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传道授业解惑”,决不是做一套一套的练习题,一遍一遍地考试。有的学校老师竟然在五年级就开始一张一张地考全国各地各校六年级毕业班历年考过的试卷。试卷是考一次、订正一次、然后再抄一次。亲爱的人们想一想吧!这哪里是教育?还能怪我们的孩子不好吗?
其实,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在讲读课文,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是和学生建立感情、沟通思想、传播爱,也能享受爱的、常人无法享受到的、其乐融融的过程。事实上,构建和协的社会从这里、从这时就开始了啊!而老师们不会享受,找气生。将精力用在那本就不是学生能解答得了的试卷上。学生做不出来生气,做得不好生气,做错了生气,不做更生气,遇到差生气得七窍生烟;骂学生伤肺,骂家长伤肝,真苦啊!可这苦吃得害人害己害社会害国家。不是吗?不和协的社会也就从这里,从这时蕴育了
因此我倡议那些瞎来的老师们,回归自然吧!回到正确的教育路线上来!放弃个人的一切利欲,为良心、为道德、为一代人成长的命运、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