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志愿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的研究_中国论文网

时间:2013-02-27  作者:佚名
文化是社会行动的深层动力源。就志愿行动的持续发展而言,在全社会塑造一种“志愿文化”至关重要。日常生活中,不时有人谈论别人的“人品”,而评判“人品”好坏的准绳往往是以其自身利益和个人偏好为转移的,并可能随时随地而变化,这体现了一种“评价型伦理文化”,其实质上是传统社会泛伦理文化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应该发展一种“实绩型伦理文化”中国论文网,公益性伦理文化应该是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公益性伦理文化的一个简明而重要的指标即“是否做过志愿者”。

在今天我们所置身的媒体社会中,大众传媒对我国“志愿文化”的发育和成熟起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明星效应强大的当下,如果明星大腕们不是争先恐后“闪亮登场”去“秀”各种高酬广告,而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一个普通志愿者,那么,此举对社会大众的感染将不言而喻,而且也会成为明星本人从偶像变成榜样的重要契机。

如果有那么一天,社会的各种征婚广告的条件上,不仅写着“有车”“有房”,而且还写着“做过志愿者”,未来的岳父岳母在“面试”未来女儿或女婿时,一定少不了要问“你做过志愿者吗”那是就可以说,志愿文化已在我们社会中深植人心。

2.加速志愿行动的制度化发展进程

在我国,志愿行动制度化发展进程刚刚开始,需要完成三个基本任务:第一,政府要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尽快建立完善关于支援组织审批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第二,志愿组织自身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等也有待于不断地规范化、专业化;第三,目前显得特别重要的是,既在社会管理制度层面上,也在志愿组织运行层面上中国论文网,建立起一种对志愿者的激励机制。这是志愿行动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保障。

可以说,个人参与志愿行动的具体动机是有层次差别的,因而志愿精神不应该与“雷锋精神”完全等同,在志愿精神的多层次内涵中,“雷锋精神”属于高层次部分。无论每个志愿行动参与者的具体动机处在哪个层次,作为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该使人们对志愿行动的参与,成为他们在社会“道德银行”中的一种储蓄。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在全社会具有普遍性的政策法规,把每个志愿行动的公共服务业绩记录在案,在将来必要或恰当的时候,由社会对做过志愿者的人提供应有的回报。

3.志愿行动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日常化

在我国,大规模正规化志愿行动的出现是政府启动的,因此,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大型的节庆活动、会议、体育赛事等,甚至参与抗击重大突发事件(如SARS),都成为志愿行动的重要领域。志愿行动持续发展的根基无疑在于它的日常化,其根本途径就是将志愿活动内化为公众的道德准则和评价标准,外化为公众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传统。只有个人将志愿活动视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才能建设一个自治、互助、共进的和谐社会。

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后单位制时代,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是许多原来由单位提供的服务现在转由社会来提供。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论文网,志愿行动的日常化便意味着,为具体的社会成员、社区、社会组织或团体提供更个性化、更深度化、更人本化的服务,将成为志愿行动不断扩展的巨大潜在空间。

结语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希冀在建立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真情和爱的维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而建立互助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志愿者精神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要求,着眼于助人自助,扶危济困,救济救难、团结奉献,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和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进而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支持。总之,志愿者精神是人性的价值理性、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随着志愿者团体的不断健全和志愿者精神逐渐深入人心,这一精神必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力量。


参考文献:
[1]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2页
[2]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版,第9页
[3]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4]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5]宋杰:“后世博”时代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研究[J].2011年第2期,第86页
[6]陈成文:《从志愿精神的功能看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与人文奥运国际论坛”分组发言稿.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88f1f5155f0e7cd1842536e7.html
[7]谭建光:《社会转型时期的志愿服务与人文精神》,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地方院校国防人才培养的研究_国防教育论文
下一篇论文:试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论文网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国防教育论文
最新国防教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国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