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与方法_(双)多语

时间:2013-02-01  作者:喻敏

论文导读::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探讨语码转换的现象及其模式,应坚持以田野调查为主,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办法,进行多角度、多变量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语码转换,(双)多语,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语码转换的研究意义

1、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出现了双语或多语现象。掌握双语或多语的人被称为双语人或多语人。严学宭认为,世界上大约有二分之一的人是双语人或多语人。Wardhaugh也认为只掌握一种语言变体的情况极为罕见。双语或多语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要更好地理解那些影响并指导我们语言行为的社会、心理及纯语言的因素,就必须联系社会语境来研究语言,并且使我们有机会将语言研究与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真正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在多语社会生活中,通常都面临着选何种语码最为得体的问题。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必要时还进行转换,甚至混合使用两种语码。因此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语言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为重要的工具。多语言、多方言是国家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多语言多方言的共存共荣是语言和谐的追求。高林波等指出,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就是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同时容纳多种民族语言和多种汉语方言,容纳多种民族文字和多种汉字字形,和谐共处,使得社会语言生活呈现主体化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江结宝指出(双)多语,和谐语言将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提供科学诚实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精神的文明,最终推动社会的和谐。语言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社会中的语言如果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基石。语码转换是多语共存的必然表现,是促进语言社会和谐的重要形式和动力因素。结合语言和谐研究多语地区的语码转换,是语码转换研究的新视角。

3、国内外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需要完善。按照社会语言学的定义,语码转换是指在双语(包括多语或多方言)社会人们在交谈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国外的研究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句法学与绘画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竞争性的理论和模式,如Gumperz和Blom最早区别了情景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Poplack区分了句间语码转换、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Auer提出了与语篇相关的语码转换和与交际者相关的语码转换;Scotton提出了标记理论;Giles和Smith提出了言语顺应理论。国内的研究从视角上几乎触及西方同类研究的所有方面,其中社会语言学方向的研究成果最多,如祝畹瑾、王润经的《家庭谈话语码转换剖析》(1997)、高军、戴炜华的《语码转换和社会语言学因素》(2000)等等;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有综述、专题介绍评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四种类型。国外关于稳定的多语社群各语言或方言间的语码转换研究十分罕见,得出的理论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尚未可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许多研究采用的语料数量和类型还不够多,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更是稀少。而国内的研究方法比较简单,更多地采用定性的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是验证国外理论的适用性,较少进行应用性或创造性的探索;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人员较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领域的研究缺少与外语界的沟通;研究视角狭窄,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研究缺乏实证性。基于国内外现有成果,选取多语地区为对象,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拓展性研究,突破参与语码转换语言类型的局限性,立足本土,丰富语料内容,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做出创造性的发现,完善语码转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4、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语码转换可看作是操双语或多语者的社会语言工具,常被视作协商人际关系的策略,起着重要的交际作用(双)多语,具有社会语用功能。本课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Scotton的标记理论与Giles和Smith的言语顺应理论。标记理论认为语码代表着一组组权利和义务,会话是一个双方商议“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过程。语码选择既是手段又是标志。语码转换主要有两个交际目的,进行无标记选择和有标记选择。无标记选择是指在惯例语境下交际双方按预期的权利和与义务关系使用无标记语码。有标记选择指说话者转变到一种不能代表双方预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语码。有标记选择意味着改变双方预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改变双方的社会距离。言语顺应理论一方面力图解释为什么一个群体的成员在某种情况下尽力使他们说的话更像另一个群体。这就是言语会聚。这时说话者调整自己的语码,以求更接近对方使用的语码,目的是赞同或讨好谈话对象。结合实际对前人的研究理论作适当的修正和补充,这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模式是一种尝试。

二、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坚持以田野调查为主,搜集文献材料为辅。课题成员都亲自到民族杂居地区记录并在当地分析整理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等材料,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语码转换,强调从语言接触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中归纳民族杂居地区语言生活的规律。

2、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语言态度问卷调查、配对伪装测试、句子判断调查、个别访谈和参与者观察等方法,了解多民族杂居地区人们对所使用语言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强调深入的、微观的调查研究,围绕个案搜集、分析语言材料,以此作为语料分析的依据。

3、建立语料库,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变量的研究。使用计量研究,包括使用人口数量、混合词数量统计、语用统计等。统计工具包括SPSS数据统计软件包等,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频数统计、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等,统计结果以柱状图、线状图、饼状图、交叉列表等形式体现出来,注重从共时差异分析语码转换中对构建语言和谐有利的规律和特征。


参考文献:
[1]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sociolinguistics[M].3rd ed.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别样审美—裕固族爱情故事《神箭手射雁》的善-恶叙事
下一篇论文:增强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