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方面,韩国文字接受并保留了大量的汉字,这使得双方在今天的往来中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沟通的困难,可以达到心领神会、相互理解的境地,并为双方的精诚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两国的文化没有引起太大的冲突,对对方行为与思维方式都有较好的了解,能够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2对中国山东省促进韩资企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1)与韩国企业合作,重视政府的作用
韩国属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奉行“政府积极干预主义”,企业的决策不仅要受到市场的支配,而且还要接受政府的指导。一般而言,吸引外资最好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但正由于其企业与政府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的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更主动的态度,通过建立协会、定期召开研讨会等方式与韩方开展合作。例如,山东省超过2/3的韩国投资来自于以汉城为中心的都市圈,其中55.3%的投资来自于首都首尔,10.6%的投资来自于京畿道。这样,我国各与韩国贸易往来密切的地方政府部门就应该特别注意与韩国都市圈的地方政府加强联系,增加沟通,建立互信。此外,要注意跟踪服务,为已在山东省投资的韩资企业营造良好的生活及工作条件。如开办韩语学校,为跨国投资者提供子女入学条件;在一些中学普及韩语教育,力争在语言环境方面为韩国产业转移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等。政府还可以探索利用韩资盘活国有资产的有效途径,为韩国大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和法律保障,降低韩商并购的风险,增强韩商并购国有企业的信心;同时,还可以通过政府交涉的方式,改善韩国对华贸易政策,使之朝着更加有益于中韩贸易发展的方向转变。
(2)对韩国招商,以引进韩国大型跨国公司为重点
韩国30家大财团的生产总值占整个韩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0%以上,而前5家大财团产值超过30家财团总和的1/2。所以山东省应瞄准韩国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健全服务体系和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吸引重大项目来此落户。
(3)把握主动,选择有利于山东省长远发展的韩国企业落户
近五年多来,韩国向山东省的产业转移大都集中在轻工业和机械电子行业。韩国仅把一些劳动密集型、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工序向山东省沿海地区转移,自己专项进行附加值较高的生产工序以及产品技术开发、市场销售和贸易服务等活动,这种做法使山东省仅仅成为了其区域性生产体系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山东省的工业体系在国际性与区域性市场中的位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只是抬升了韩国在国际性和区域价值链中的位置。另外,韩国把一些传统产业的技术设备直接向山东省沿海地区转移,但从这些企业运营情况来看,对山东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并不大。山东省在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也应着力培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要注意发展深加工业。
(4)关注韩国企业所制定的对山东省投资的新战略
韩国产业资源部最近发表的一项报告中指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所产生的“奥运特需”使韩中之间的贸易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06年两国间的贸易额为1343.1亿美元,而到2008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99亿美元,基本抵消了全球金融危机给两国间贸易带来的影响。对华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将极大的吸引韩企对华投资的欲望并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为此,韩国很多大型企业目前正在考虑制定和调整其对山东省投资的新战略,其主要内容有如下两点:一是从过去投资传统产业转向尖端核心产业,即高科技战略;二是改变过去把当地工厂当作单纯的生产基地的作法,转为在当地完成生产、销售、流通、再投资的全过程,即本地化战略。
3.3对韩国政府及企业促进韩资企业加快发展的建议
(1)韩国政府应针对其对华投资企业制定人力供给支援方案
进军中国的韩国中小制造企业中,大多数因中国人劳务费上升和中国政府减少税制优惠而倒闭或连夜逃走。因此,韩国政府应尽快针对进军中国的中小企业制定人力资源供给支援方案,并引导其将生产基地向山东省内陆地区转移,同时扩大和健全税务和劳务方面的咨询服务。
(2)韩国政府应适当调整遏制韩元过度坚挺的政策
韩国政府遏制韩元过度坚挺的政策,令那些希望推高韩元汇率的投资者们感到恐慌和不安。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政府遏制韩元过度坚挺会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3)韩国企业应将更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尖端核心产业转移
韩国产业资源部和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发表的对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60%获得了成功。而在参与调查的所有获得成功的企业中,60.5%的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看出,韩国投资企业将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及生产工序转移到中国,不但不会使其因技术流失而蒙受损失,反而会增加其投资成功的概率。
(4)韩国企业应加快实现企业自身的本土化管理
在山东省投资的韩国企业其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大都是中国内陆地区,其使用的员工则多是当地居民。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