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低碳生活论文

重庆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_碳排放-论文网

时间:2014-01-22  作者:佚名
工业行业中,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碳含量相对较低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取代煤炭作为主导能源,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碳排放量较煤炭低了10%3O%,最终出现碳排放增速的减缓和下降。因此,从长期来看,加大重庆市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但由于重庆市现有的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问内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能否通过调整重庆市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方向发展,形成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互补的多品种能源结构体系是当务之急。因为,当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系数越高时,碳排放的增速也会变慢,而这种化石能源结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会减缓碳排放的增长速度。

(三)能源强度与碳排放

能源强度是指每产生万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即单位GDP的能耗。能源强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是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降耗的主要指标。能源强度下降本质上是节能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以及体制创新的结果。长期以来,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重庆市的人均能源总消费量也不断上升,到2008年上升至15.53万吨标煤/每天。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重庆市的能源强度在不断下降,到了2008年,能源强度降至1.267。以下提供了最近两年的能源强度和平均每天的能源消费量。

表3平均每万元本市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2007-2008年)

品种

2007

2008

能源总消费量(吨标煤/万元)

1.333

1.267

煤炭

0.79

0.73

天然气

0.15

0.14

油料

0.14

0.13

电力

0.46

0.44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9)

表4平均每天主要能源消费量(2007-2008年)

品种

2007

2008

能源总消费量(万吨标煤/天)

14.29

15.53

煤炭

8.50

8.89

天然气

1.59

1.78

油料

1.50

1.65

电力

4.95

5.44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9)

2007年全市化石燃料利用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3.96吨/人,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4吨/人);化石燃料利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2.70吨/万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0吨/万元),是纽约的18.5倍、伦敦的25.5倍和东京的51.9倍。工业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采矿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位居前列。

从排放源解析结果来看,2008年全市化石燃料利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能源生产和转换领域与工业领域是最主要的来源,排放量分别约占42%、41%,交通运输领域排放约占7.4%,居民生活排放约占3.9%,其他领域(商业、建筑业和农业等)排放约占3.0%。

能源强度是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最重要因素,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对碳排放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下降是其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重庆市要降低能源利用中碳排放量,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比例来实现,另一方面,也需要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如果仅强调降低能源强度,而不重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则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就有可能部分地抵消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下降所起的作用。而且,依据发达国家经验,重庆市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空间还很大,所以重庆市碳排放在未来还是有下降的空间和潜力的。

四、重庆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

(一)对产业及能源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

重庆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受各方面条件影响,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化工、冶金、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产值不到工业总产值的30%,能耗却占工业总能耗的55%左右。汽车、摩托车为主的机械装备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而能耗不到工业总能耗的5%,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短期内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面临严峻挑战。此外,重庆与全国一样,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07年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高达65%,单位热量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由于调整能源结构受资源禀赋制约,提高节能水平又面临技术和资金障碍,使得降低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面临巨大挑战。

(二)对低碳技术能力提出了现实挑战

重庆市低碳科技工作起步较晚,在碳排放监测、预估、影响评估等能力建设方面存有诸多不足。在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建立低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面还未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科技创新不够,缺乏技术开发的经验和人才。在低碳能力建设的内容上,包括:技术标准、技术信息、技术数据、设备仪器、计算软件、技术咨询、产品认证、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发展滞后。因此,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研发体系,整合各种资源,为重庆市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是重庆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现实挑战。

(三)对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的均衡提出了艰巨挑战

重庆市全市煤炭资源探明储量34.7亿吨,保有资源储量24亿吨,人均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约73吨,后备资源储量不足;2007年原煤产量2711.7万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探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重庆市本地方言盛行的几点思考-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低碳生活论文
最新低碳生活论文
读者推荐的低碳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