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重庆直辖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农村居民消费乏力,已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本文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三方面分析了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特点及问题,阐述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以带动重庆经济稳定增长的相应对策。论文关键词: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收入
 重庆直辖以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导致城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由于农村人口占全市较大比重,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和结构升级,将极大地带动重庆经济增长。 一、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特点 西部大开发和鼓励农业政策促进了重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也逐渐上升。1998-2008年农村居民消费总额从333.41亿元增至581.91亿元,提高74.53%;人均生活消费从1417.08元上升至2008年的2884.92元,年平均增长7.37%,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5.8%。但与重庆城镇居民相比,农村消费水平明显滞后,在消费层次上相差两个等级。2008年重庆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3.8%,而消费总额却只占居民总消费的20.9%,农村消费明显乏力。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增长缓慢 重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不仅远远低于重庆城镇居民,也低于全国农村人均水平(见表1)。重庆农村与全国农村人均之比从1997年的1.26:1下降至2008年的0.79:1(全国人均为1);与重庆城镇人均之比从1997年的0.29:1进一步下降为2008年的0.24:1(城镇人均为1),农村人均消费还不及城镇的1/4,而这种显著落后的差距还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就是与西部省份相比,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居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和宁夏五省之后,也处于较落后水平。 表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单位:元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9》
            | 年份 | 全国农村居民 | 重庆城镇居民 | 重庆农村居民 |  
            | 1998 | 1128.16 | 4894.54 | 1417.08 |  
            | 1999 | 1144.61 | 5352.44 | 1388.64 |  
            | 2000 | 1284.74 | 5475.17 | 1395.53 |  
            | 2001 | 1364.08 | 5765.07 | 1475.16 |  
            | 2002 | 1541.83 | 6360.2 | 1497.72 |  
            | 2003 | 1656.32 | 7118.06 | 1583.31 |  
            | 2004 | 1842.75 | 7973.05 | 1853.94 |  
            | 2005 | 2231.14 | 8623.29 | 2142.12 |  
            | 2006 | 2533.91 | 9398.69 | 2205.21 |  
            | 2007 | 2970.65 | 9890.31 | 2526.7 |  
            | 2008 | 3660.68 | 11146.80 | 2884.92 |  从人均消费变化来看,1998—2008年重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加了1467.84元,各消费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人均消费年均增长分别为9%、5.88%、5.51%;交通通讯费年均增长26.3%,增幅居八大类之首,正成为农村消费热点;其次是医疗保健消费,年均增长17.1%,不过这两项增长基数都很低,1998年人均消费还不足50元,分列倒数第二、三位;用于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文教娱乐服务消费人均增加不足100元,年均增长只有6%,低于人均总消费7.37%的速度。由于农民人均消费总体增长明显慢于全国农村12.49%和重庆城镇居民8.58%的年均速度,尽管人口比重高达70%以上,农村居民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却从1998年的49.13%一路下降,至2008年仅占居民总消费的1/5。 十年间重庆居民消费率从47.5%逐渐下降至41.8%,始终在50%以下,消费率偏低。其间城镇居民消费率从24%逐年上升至33%左右,而农村消费率则从23.3%持续下滑至8.75%,下降趋势非常显著。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在此期间一直都在70%以上,因此正是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对萎缩,使得整个居民消费率也处于偏低的水平。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所提升,但消费层次仍较低 1.基本生活消费逐渐改善,但仍维持较低的水平。 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比1998年增加668.75元,消费比重比1998年减少了8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从2000年开始降至60%以下(见表2),从贫困型升级为温饱型,此 表2重庆农村居民消费构成(%)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1—2009)
            | 年份 | 食 品   | 衣着 | 居住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 医疗 保健 | 交 通 和通讯 | 文教娱乐用品 及服务 | 其它商品 和服务 |  
            | 1998 | 61.3 | 4.7 | 13.60 | 5.03 | 3.4 | 2.4 | 8.3 | 1.2 |  
            | 1999 | 60.7 | 4.8 | 13.5 | 4.8 | 3.6 | 2.7 | 8.6 | 1.2 |  
            | 2000 | 53.6 | 4.44 | 14.26 | 4.8 | 4.9 | 4.4 | 11.07 | 2.5 |  
            | 2001 | 54.1 | 4.1 | 13.5 | 4.6 | 5.8 | 5.1 | 10.6 | 2.1 |  
            | 2002 | 55.8 | 4.2 | 12.22 | 4.4 | 5.1 | 5.4 | 10.9 | 2.0 |  
            | 2003 | 52.52 | 4.45 | 13.41 | 4.84 | 5.6 | 6.5 | 11.4 | 1.3 |  
            | 2004 | 56.04 | 4.27 | 10.84 | 4.03 | 6.22 | 6.45 | 10.72 | 1.42 |  
            | 2005 | 52.8 | 4.48 | 10.79 | 4.47 | 6.66 | 7.61 | 11.66 | 1.56 |  
            | 2006 | 52.2 | 5.1 | 11.5 | 5.4 | 7.2 | 8.5 | 8.6 | 1.49 |  
            | 2007 | 54.46 | 5.4 | 10.44 | 5.47 | 6.67 | 8.26 | 7.76 | 1.54 |  
            | 2008 | 53.3 | 5.56 | 11.4 | 5.81 | 6.83 | 8.26 | 7.34 | 1.48 |  后基本稳定在52%-55%,2008年仍比全国农村居民高出10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农村10年以前的水平;与总体已进入富裕阶段的重庆城镇居民相比,恩格尔系数高出14个百分点,生活质量大致落后20年。膳食结构上,粮食和蔬菜仍占绝大部份,副食消费虽有增加,但肉禽蛋奶的消费数量远远低于城镇,消费品种的多样化和营养化程度都不高。居民衣着消费比重上升缓慢,而且各收入组差别并不明显,均在5.5%左右,而人均消费额不足城市居民的15%,只能满足保暖的基本需要。居住消费比重大致在12%左右波动,但支出额增长近1倍,不论是消费额,还是消费比重,居住都仅次于食品支出列第二位,2008年人均居住消费仍不及城镇居民的30%,说明“居有其屋”还是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2.享受和发展型消费水平才处于起步阶段 十年来农村居民在交通及通讯消费所占比重上升最为明显,从1998年的1.7%提高到8.26%。这一方面是由于重庆交通网逐渐向乡村延伸导致居民出行消费增多,2008年通汽车的村的数量已占98.9%;另一方面随着通讯信息网的扩展,电话在农村逐渐普及,百户家庭拥有移动电话从1999年的0.56部急增至98部,通讯费用相应地迅速增加。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升约四个百分点,人均增加150元,不过主要还是用在必须的疾病治疗上,而不是象城镇居民已开始注重于预防保健型消费了。尽管农村家庭耐用品及设备普及率有明显提高,但消费比重上升不足一个百分点。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