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和德育的接受内容,其价值观的扭曲是导致大学生接受性很差的主要原因。当前,传授方式或手段单一,很难提高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动性,这是造成接受性不强的外在因素。
另一方面,法制教育和德育内容所体现的接受目标不够明确。根据内容反映出的接受目标有点理想化或模式化,这是接受目标的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因为,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事实上,造成学生法制教育和德育现存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接受介体、教育模式、学校管理模式等,但主要就包括环境因素和内容因素连个个方面。全面分析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现存问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以尽快解决问题。
三、高职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整合效果的优化
(一)改变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方式
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是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的。总体上来说,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要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开展平等互动对话,这也是落实“以人为本”,“主体性”教育理念的体现。这里主要介绍四种:一是专题讲授式教学法。即根据课程的总体要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梳理出若干个专题。以专题的形式将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理论观点结合实际讲深、讲透,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二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从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入手,通过启发学生研究、思考,形成其对问题的科学认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三是对话互动式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双向、多向对话,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四是讨论式教学法。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发表意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或总结,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方式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与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相适应的。从形式上看,它是主观的,因为它是教育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主观目的而采取的;但从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的,内容的存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而变化的。本质上,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方式一定要与教育内容相一致,与社会条件和历史特点相适应。
(二)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教育队伍
教育队伍是法制教育和德育的传授者,他们的水平决定着传授内容的成效。各个高职院校要要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一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和新生后备力量;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增强教育者的积极性,使他们达到比较高的物质水平;保证从事教育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等。德才兼备的内涵包括高尚的师德,具体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以及教育者自身的的道德修养;现代人的素养,具体包括开拓进取精神、独立意识、民主意识以及主人翁意识;渊博的知识,具体包括法制教育和德育基础知识、科研能力以及广博的文化修养等。总之,现代法制教育和德育不再需要只有某种专业知识的教书匠式的教师,而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教育能力的教育家式的教育者。制度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持久的发展过程,其依赖于各个措施的有效整合,各个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
(三)优化社会环境
首先,在社会政治环境方面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地位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利,使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加坚定。
其次,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他人利益的关系;此外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分配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基础上,摒弃生产关系中不合理因素如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不合法暴富等现象。树立公平竞争,诚信劳动等观念,消除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对大学生的影响。
最后,要优化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为此,当前优化社会文化环境,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防止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入侵。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高雅的、健康的、进步的文化滋润大学生的心灵,使之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与德育两者都是我国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不是法制教育与德育的简单相加,该课程是在高职法制教育与德育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关系基础上有效整合起来的。只有有效地对两者进行整合,才能使学生在法制教育和德育的接受过程中具有实效性,才有可能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 门广. 高校法制教育的性质与目标探析[J]. 辽宁警专学报, 2008,4.
2 孙秀华.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法律素养[J]. 河北交通科技, 2008,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