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将企业里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员工的大局意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做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改革方向为增强现实性,实现多样性。首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压缩那些超越高职院校大学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论内容,切实从他们日常所出现的问题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责任心的教育、服从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等方面来开展。另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观的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着重于实践,如在学生下企业前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与就业能力训练方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下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减少学生在企业工作的盲目性。就业指导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就业形势教育,可以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将课堂搬去招聘会市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前的就业局面。现在我院正在进行的对在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注重从案例出发,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基于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有效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零距离的办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中特别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2、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使学生树立能在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借鉴企业文化,进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等文化知识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注重实践性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应该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如参加时事政治学习、社会实践调查、参观革命教育基地、校园主题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等。还可以利用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形式,让学生从中感悟、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职业实践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良好心态。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方面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以及组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等途径来提高;另一方面积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以增强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应加强培养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此外,还应将企业中学生的“指导老师”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他们具有教师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及职业素养。
(五)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在确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各高职院校应着力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对工学结合的形成、时间、指导人员以及目的、内容、效果的评估等都应做出详细的规定,使得工学结合“有法可依”,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下企业的抵触心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注意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的同时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年11月,教高[2006]16号.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4]胡珍芬.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