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职业规划论文

企业文化与高职德育工作融合之探析_融融合

时间:2012-10-07  作者:黄小玲

论文导读::能迅速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之中。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的基本员工。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高职,德育工作,融融合,探析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的基本员工,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更要能够主动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能迅速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之中,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引人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和创业。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发展目标的总和。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品德、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热情,促进员工的发展,使人格素质得以提高,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高职德育工作与企业文化精神均以对人的培养与关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两者存在一致性,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就为企业文化与高职德育工作之融合创造了条件,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二、企业文化在高职德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本质是职业融融合,培养的学生首先要有职业性,包括职业素养、职业偏好等,其次要掌握某种职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技能。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实习、实训等教学过程来获得。但职业素养如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意识;遵纪守法、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的合作精神,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获得的,必须通过一定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氛围来陶冶论文怎么写。企业文化是一种职业型文化,强调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和人生理想等。高职德育中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内涵,认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感悟企业员工的竞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严格的纪律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职业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自己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渗透、吸收、融合企业文化。所以,让学生直接融入企业及企业文化,亲身体验企业与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亲自感受优秀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尤其是积极进取、以竞争求生存的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危机意识和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激发其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对全面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要求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要求,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1]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办学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2]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这是社会和企业的呼唤,也是学校求得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将要从事的职业,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和情感,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由于高职学生社会阅历、经历较少,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加上对企业不熟悉,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融融合,导致不少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的能力不强,进入企业后无法适应企业化的管理,无法进行自我定位,甚至被企业淘汰。由此可见,纯粹的校园文化无法提供企业化的竞争氛围,也无法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心理承受能力,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是解决这个困境的重要途径。[1] 高职德育融入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机会,通过将竞争、合作、奉献、创新的现代企业精神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文化特点、行业和职业特性,锻炼其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心理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欧盟委员会在《1999年就业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必须要培养三种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大力培养创业能力,鼓励自主就业,要为青年创办企业提供宽松政策环境,从而进一步开创创业新途径,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党的十七大也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3]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只有富于创新精神的高职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高职德育教育必须在内涵中注入创新创业元素,把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满足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已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论文怎么写。所以,高职学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感受市场压力和企业员工的压力,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树立起敢于拼搏攻关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与动力,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五)有利于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高职德育教育不仅要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价值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体现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两个方面。高职德育引入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质量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至上理念及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等职业道德素质渗透到高职德育中,尤其是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精神、积极进取、勤业精业、质量至上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对学生素质尤其是职业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养成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美德,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高职德育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

(一)在办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要素,促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企业的精神文化,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要在教学中充分渗透企业的精神文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技能的实用性,突出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使教学的各项活动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融融合,把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各种素质要求贯穿于各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各专业教师根据行业企业的职业特点,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不断感受、熟悉和认同真实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所崇尚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业敬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等教学核心理念中去,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2.以企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培养现代企业认可的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与生俱来与企业单位具有天然的联系。高职院校的制度设计、管理理念、用人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标准都应该有企业的特色。学生是一个学校的产品,产品是否合格,不能由学校评价,只有用人单位是最终的认定者。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应该参照企业的质检程序和质检文化,树立与企业、社会需求不断适应的发展理念,使师生更加清楚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运作模式,使学校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缩小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的差距,塑造企业化校园文化,以培养现代企业认可的技术人才。

3.优化德育师资队伍结构,促进高职德育教育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造就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4]在高职德育工作中充分渗透企业文化,改革德育教师由学校教师担任的单一结构,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德育师资。一是积极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二是返聘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退休老同志。三是广泛吸引社会各界优秀人才加盟德育教师队伍。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实现教师与企业 “零距离”对接

高职院校的教师是传承企业文化的主力,强化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一是专业课教师经常到合作企业、工厂中去挂职锻炼,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二是基础课、公共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实现学校教师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在教学中,教师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按照企业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融融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中职财经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方案
下一篇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_职业规划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职业规划论文
最新职业规划论文
读者推荐的职业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