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大学毕业论文

关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网

时间:2013-11-23  作者:陈海娟,祁正新
用中外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的肖像、格言装饰教室、办公室,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启迪受教育者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和奉献的高尚。

二是行为规范作用。良好的环境对教育对象具有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它可以借助各种因素的影响力,以一定的行为方式,将教育对象的行为表现规范到教育目标所期望的方面来。整洁、美化的校园教室、宿舍,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它同时也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需要。实践证明在整洁、文明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养成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三是榜样示范作用。良好的风气可以通过自身蕴涵的丰富的榜样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教育者的言谈举止、工作作风、服饰打扮、待人接物的态度方式,都能给受教育者以深刻影响。教育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威信,而且有效地激发了教育对象积极的情感,增强了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训就较能体现其校风、教风和学风。如清华大学是我国大学的顶尖学府,它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古老的《周易》卦辞,恰当地反映了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清华学子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和严谨学风,倡导高尚人格与精深治国本领的完美结合,内涵深刻。

(二)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构架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框架

课程的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推进课程改革,以科学的课程结构支撑大学校园文化的总体框架,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来实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高校要通过积极推进第一课堂教学体系改革、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实践系列活动来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加强人文教育及文理科间的沟通和渗透,来推动和优化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整合课程资源:

1、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学科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上重视文理学科的综合,有目的地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培养人文素质的具有广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的课程,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特别是要加强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之间的渗透交融,体现综合性,改变过去各门课程之间互不通气,自成体系的局面。使文科的学生学习理工的基础知识,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的训练。

2、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统筹考虑和安排各门学科的课程,注意年级之间、课程之间的衔接。如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整个大学教育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就社会经济政治法律、人际交流工具及方法、本专业以外科目或相关学科的知识、内涵和治学方法等主题开设若干个课程组。每个课程组则可设名称不同、内容各异的多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

3、要利用学校已有的德育教育的基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质量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文化领域的地位问题,要寓人文素质教育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之中,把人文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固有的形象,努力赋予其全新的内容、更高的技巧,构筑健康、科学、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4、充分发挥高校必修课和选修课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必修课是为保证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是允许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学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势。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一定的选修课,但比重过小,而且有些选修课名不副实,名为选修,实为必修。多所高校已经针对问题制定举措,如扩大选修课的比重,把学科新成果和教师的研究和见解反映到课程中来,使学生在选修课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如武汉大学、上海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放宽对学生听课的限制,允许学生在交作业、测试之外可以选择自由听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及实践教学环节除外)。中国科技大学则允许学生在通过某门考试合格后免修;允许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修高年级课程及其喜爱的专业。

5、重视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系列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课程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作用。

高校中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教学计划内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实验、专业设计、军事训练、生产见习、公益劳动等。另一部分是教学计划外的社会实践,其形式更为多样化:包括走访参观、综合调查、实地考察等;科技文化服务,包括知识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开发、助理研究等;勤工助学,包括家教、促销等;志愿者活动,包括支教扫盲、扶贫帮困、法律援助、大型赛事的协办等。实践性课程在高校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超过20%。大学生实践课程力求达到学校课堂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相互配合、相互服务,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掌握科学的工作技能与技术。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_需求分析
下一篇论文:金融风暴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以贵州省为例-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大学毕业论文
最新大学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大学毕业论文